读聂震宁《阅读力》有感 2022-04-14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激发阅读力  用心读好书

    ----读聂震宁《阅读力》有感

(辅延中心小学   刘晓瑜)

最近读了聂先生推出《阅读力》一书。该书旁征博引、深入论证,全景展现了人类阅读力发展变化的重要轨迹,通过对阅读史料、阅读目的、阅读方法的整伤,对各种阅读活动、现象进行辩证分析,站在阅读学的角度精辟地回答了“为何读”“怎么读”“读什么”的追问,是一部指导广大读者培养和提高阅读力的佳作。

一.追溯历史、弘扬传统,阅读之风源远流长

    《阅读力》一书旨在做阅读学普及,聂先生很少做概念理论演绎,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像中小学老师课堂上讲课

那样,多讲故事、多举例。在“阅读史上的好风景”一章中,他总结出阅读状况良好的社会共性特征有六项,分别为社会转型、写作活跃、出版繁荣、政策开明、名人领读和蔚成风气。例如在“名人领读”一节中,他引用“学富五车”“悬梁刺股”等我国古代名人勤学苦读的故事,虽然蕴含其中的价值取向在当今看来有待探讨,但“名人领读”这一形式带来的榜样效应对后世的启发性仍颇具意义,值得当今阅读推广活动借鉴。

二.致知致用,修为致乐,阅读之用静水流深

读以致知。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必然导致在阅读上不断地搜奇探幽。在他看来,读以致知乃人之天性:“凡是学习···是通达天性,保全上天赋予人的天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乃人之本能:“读以致知,这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本能需要,也是人们读书的原初动力。

读以致用。聂先生指出“用”这一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属性在各阅读主体上必然呈现不同内涵及外延,不把实用价值看成是阅读学习的唯一价值,而要承认人还有全面发展的需求,有求知的兴趣,有修为的需要,还有娱乐的快感,其富含辩证哲思的平衡观发人深省。

读以修为。聂先生指出“一个社会在读以修为上有多么大的热情,将决定这个社会国民整体素质有多大的提升,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从读以修为做起。“腹有诗书气自华”---乃千余年来无数读书人自慰的精神药剂。

读以致乐。回归“致乐”的本真,将“致乐”放在阅读价值观的首位。聂先生讲“乐读则成,不乐则不成,而况强读硬读苦读乎?(将“是否让更多的读者读以致乐”作为评判我们社会的全民阅读成败得失的首要因素,其中有希望、有鞭策,更提醒了当今读者阅读的坚守之所在。

三.深刻理解,运用反思,阅读之法在于结缘

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偶然的读书缘起。在“阅读一定有方法”一章中,对“书缘”这种精妙的情慷,聂先生的见地引人遐想:“书缘是一个人与某一种书的心心相印,这是一个人在一个蓦然回首的当口,相遇了灯火阑珊处的喜欢之物,甚至,这是一个人忽然确定了终生命定的乐此不疲追求的方向。其后,他引用孟子名句“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来论证阅读习惯的养成对阅读力提高的重要性。阅读者的“正己”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时的习惯影响着一时阅读的成效,终身的阅读习惯影响着一生的阅读效果。

聂震宁将“阅读力”的概念阐释为:“阅读力是对所读图书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具体说可以包括这样几项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推断解释配能力、整体感知的能力、评价鉴赏的能力和联想运几的能力。阅读力其实是教育力、文化力、思想力的一部分。同时阅读力存在一种“多层结构状态”,有“幼儿阅读力、小学阅读力、中学生阅读力、大学生阅读力乃至专家学者阅读力之分”。

总之,阅读力的根本基础在于如何读书。一个人、一群人、一代人都应该学会如何读书,努力让自己拥有“阅读力”,进而让“阅读改变人生”、让书香充满社会。在经过十年的阅读实践和思考后,聂震宁在《阅读力》导言中写道:“阅读力问题应当被看成是人类阅读研究的起点和归宿。诚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阅读学有许多种切入视角。但是,这些研究最终仍然要回归阅读的本质,即回答“为什么读,“读什么”和“怎么读”这样的基本问题。聂震宁先生珠玉在前,可见“阅读力”的概念能够作为阅读学研究一个新基点,围绕阅读力的核心概念,对培养阅读力、提升阅读力、应用阅读力和评价阅读力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推动全民阅读事业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