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引领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读书笔记 2023-09-2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读书篇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教师姓名

刘译丹

内容摘要:

课程标准》指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教育部2022)。因此,如何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探索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语法教学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的地方。

读后感悟:

在实际英语教学 中,需要整合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知识的迁移内化和 整合,在英语学习活动观中构建语法知识脉络,进一步 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来看一节焦洁老师执教的六上Unit5 Signs第二课时,也是我用来借鉴实践的一堂课。这堂课的主题为公共标志。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的是“校园与社会环境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教师基于这一话题以 Follow the rules 为情境主线展开教学,通过设计 Know more about signs with our friends的真实情境,依托“At the cinema”“At school”及“At the zoo”3 个不同场景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带领学生了解电影院标志、学校标志,以及动物园里的标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听录音、观察图片、看视频、阅读对话等形式多样的包括听、说、读、写、观的活动。话题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使语言输入与输出活动更流畅、自然、生活化。

一、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构建语法知识结构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三种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王蔷、 钱小芳、吴昊 2021)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直观图片逐条引出class rules,并引导学生应该遵守规则,自然引出了本课主题 Follow  the rules.接着,教师让学生们介绍课前预习单中的标志卡,此时,孩子们手中的标志卡是简单易于表达的版本,只涉及到Signs places以及meanings。这样的一个简单学习活动,却能让学生立刻感知和注意到本课主题”公共标志”上,之后她设计的通过不同方式复习文本的学习活动,又能再次让学生获取了解公共标志的知识并理解公共标志的意义。在复习完文本后,教师呈现了at the cinema 的场景,并抛出问题 Do you know the sign?来引导学生初步运用What sign is it? What does the sign mean?进行对话,在此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获取和梳理语法句型并形成文本。学生通过电影院中获取的新的公共标志,在完成Signs card的同时,梳理语法知识并输出成文,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探究主题,并帮助他们构建语法知识结构。可以说,教师设计的第一大板块里的这几个学习活动,无不紧扣主题,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能力,提升学生语言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聚焦意义与形式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王蔷、钱 小芳 、吴昊  2021) 。本阶段的话题为 The signs at school,通过了解更多学校里的标志,聚焦对标志的内容以及意义进行应用,注重强化语法意义和形式。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设置的学习活动第一个是认识学校里的标志,通过Look and match来帮助学生获取并积累更多的公共标志。学生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的学习行为来思考出正确的答案,而这一环节直观有趣的图片标志以及简单清晰的再构文本Sign A is school.更是激发了学生们语言表达的欲望,他们快速又正确地完成了这个及学习活动。在接下来的活动里,教师又巧思妙想,继续重构新的文本,结合了五下内容,要求学生在学校地图中找到这些标志并正确表达他们的位置和意义。由于在前面所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围绕公共标志内容以及意义进行不短的深化,所以进行到这阶段,学生们已经将本课时语法结构比较扎实的吸收和内化,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表达。而令我眼前一亮的还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文本输出,与第一个大板块里的文本相比较,这里的文本梯度和难度已经有提升,不再只局限于课内知识的习得和获取,而是注重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生活。我们来看教师这段文本:

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到,内容涉及的是给他人的建议,这也是为下面一系列学习活动做的铺垫。本课时的语法也已不再只是公共标志内容和意义,更趋向于针对标志给出合理建议,既做到了贴合人与社会这个主题,又让学生能够实践感知并运用,本阶段最后一个学习活动便是在此前两个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形成对话语篇,(语境拓展)学生思维判断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在此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他们需要先观察和思考给出的公共标志是什么,代表的意义以及需要给出何种建议。在此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最后呈现,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合理化的建议被内化并最终生成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综合运用。

三、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突出语用功能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王蔷、 钱小芳、吴昊  2021) 。在之前的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的应用实践活动后,在迁移创新阶段,教师的子话题是The signs at the zoo.本以为她也就是跟at school 一样进行类似处理,但看完课后不得不感叹教师的设计真是颇具匠心。虽然主题依然是公共标志,但教师又进行了文本再构,形成了一个新的语篇。这个语篇内容涵盖了标志内容、标志意义、人物行为、合理化建议几方面。很明显能看到,这样一个语篇的形成,真正符合迁移创新类活动的概念的。设计的这个活动已经超越固有语篇,并且需要学生通过想象、推理、评价等学习方式来进行活动。

 学生在这阶段的活动中,已经从初步感知语法构变成理解内化语法并逐步实现提升综合语用的能力。他们会结合本节课学到的所有公共标志进行阐释和表达,知道哪些标志该贴在什么位置,其实就是已经理解本单元主题意义,他们知道何种标志表达何种意义,并且会结合人物行为进行判断分析和思考,最终给出建议和评价。可以说At the zoo 这个场景里的活动,真正做到了迁移和创新,并注重突出学生的语用能力,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里体验收获,习得输出,拓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