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赋能 思维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阅读心得) 2023-09-30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张宇红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3-09-3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任务赋能  思维提升

第七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理念解读、案例呈现、教学讨论)

理念解读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可以进行阶梯式解读。第一层,思辨性;第二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首先,思辨性。《礼记·中庸》中提出“慎思明辨”,旨在提醒学生在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地搞懂之后,要学会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所谓思考,就是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直面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普遍欠缺这一突出问题,“思辨”这一关键词,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中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

其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辨性阅读;二是思辨性表达,包括书面的表达和口头的表达。“阅读和表达”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加入“思辨性”,是要求学生在理性思维主导下进行阅读与表达活动,更加要遵循“读中思,思中辨,辨后表述”的活动顺序。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时注意引导对文学意象的捕捉和感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再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进行探究和发现,使得语文教学活动更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提高。

最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这一理念,是指向学生的,它按照程度层层递进,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属于第二阶梯,设计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学段特点围绕适宜的学习主题,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同时,能够让学生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的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引用薛法根老师的话作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对接核心素养“思维能力”的内涵,旨在培养有见识的阅读者与负责任的表达者。


案例呈现

思维的火花

【设计背景】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生学习内容之一: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人文主题,指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设计思路】

五下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这样安排:阅读方面,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习作方面,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都是故事类文章。第一篇是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文言文自带短小精悍的特点;第二篇是历史故事《田忌赛马》,散发着古人的智慧之光;第三篇《跳水》属于短篇小说,来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中引人入胜的情节比比皆是。

本单元的习作围绕“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一话题展开,要求是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合《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对提炼思维方法的总结,本单元教学强调了在生活中运用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单元设置为任务群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和创造性。

【学习目标】

1.翻译准确,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按照实际情境进行运用,从中感受寓言故事的奥妙;

2.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能复述故事内容;

3.了解不同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精准把握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个性心理,讲演精彩情节;

5.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创编情节合理、曲折、奇特的故事。

6.能通过作业练习,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要求】

学习任务

学习要求

 读懂思维的故事

1、通过借助注释等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文言文《自相矛盾》;

2、精读三篇课文,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重要内容。

解开思维的密码

1、阅读三个故事的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形象;

2、聚焦三个人物的描写,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3、借助对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再现三个人物的思维过程,感受思维的智慧。

讲演思维的情节

1、讲好人物对话,再现精彩情节;

2、尝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故事。

点亮思维的火花

1、拓展积累古今中外的智慧故事,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学生心灵;

2、根据给出的提示创设情境,展开合理、曲折又奇特的故事创编,并能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把人物的思维过程、心情变化写清楚。

【学习过程】

任务一:读懂思维的故事

【学习情境】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古今中外,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外国小说等,情节总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展开,本单元的三个故事各有特色,你会通过哪些的方法来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一)学习活动一:字词通关

1.反复通读文言文《自相矛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部分,运用“扩词”等方法,理解课内重点字词的意义,了解文言文大意。

2.借助词典,聚焦《田忌赛马》中“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等关键词语的含义。

3.借助上下文语境,揣摩《跳水》中“风平浪静”一词的用意,引导学生对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心理等的词语进行归类。

(二)学习活动二:理清脉络

1.比赛前中后。围绕“比赛”,将《田忌赛马》的过程分为赛前、赛中、赛后,借助赛马对阵图,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提炼小标题。以猴子和孩子为主,提炼概括主要情节,并串联情节说说主要内容。

         (三)学习活动三:精彩讲述

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故事,不仅要讲清楚,还要讲精彩。转换视角,以第三者(旁观者)来讲述故事,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方式。

1.我是路人。《自相矛盾》发生在热闹的楚国集市上,作为围观者一员,卖矛、盾的商贩和“有的人”,他们在争论些什么?

2.我是贵族。作为《田忌赛马》的普通观众,该如何直播赛况?

3.我是水手。亲眼目睹一场由闹剧逐渐变成的险剧,在返程到岸以后,《跳水》这一事件该如何说给亲友们听?

任务二:解开思维的密码

【学习情境】

        三篇文章围绕“思维的智慧”,展现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思辨故事。三个故事,三个人物,三种智慧。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思维的火花。

学习活动一:阅读与欣赏——智者秀


        我最欣赏的智者:(         

        智者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特点的语句:(          )描写(神态、动作、语言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类型:反向思维(          全面思维(          变通思维(          )


1.写一写:填写“智者卡”,通过摘录具体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2.说一说:借助“智者卡”,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学习活动二:梳理与探究——思维图

1.想一想:《自相矛盾》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议一议: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2.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

   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3.想一想:在《跳水》一文中,危急时刻的船长是怎么想的?

   议一议: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1)小组合作,分析危机时刻,船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横线画出描写水手们“笑”的语句,并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发展的联系。

理由一

掉在甲板上可能摔死,掉在海里可以得救或自救。

理由二

理由三

... ...

(一)学习活动三:表达与交流——颁奖词

        《自相矛盾》中的路人反向智慧,一语中的,指出楚人所言矛盾之处;《田忌赛马》中的孙膑经验丰富、理性分析、考虑周全,协助田忌一举得胜;《跳水》中的船长变通思维,果断决策,转危为安。

想一想:谁是你心目中的“最佳智者”?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获奖对象:(         

来自课文:《         

获奖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讲演思维的情节

【学习情境】

        语文课堂变成戏剧舞台,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把精彩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场景、人物行为等,让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比翼齐飞。

(一)学习活动一:课本剧编写

1.读一读。了解课本剧的构成。

剧目

《自相矛盾》

地点

热闹的楚国集市

时间

一天上午

人物

卖矛和盾的商贩、路人甲乙丙丁

道具

矛、盾、摊位

内容

商贩:(边吆喝边摆手)来来来,看来看一看!这里卖矛和盾?

路人甲:(边摸边问)你这矛和盾质量怎么样?

商贩:(面带微笑)我的盾呀,是最坚固的,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刺破它!你们摸摸,可硬了!

路人乙:这么厉害的盾啊!那你的矛又如何?

商贩:(嘴角上扬)我的矛呀,那可是最锋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说着,就把矛往前一推,展示给众人。)

路人:(议论纷纷)……(有人翘起大拇指……

路人丙:(眉头紧锁)那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商贩:(哑口无言)……































2.写一写。仿照《自相矛盾》给出的课本剧模板,尝试选择《田忌赛马》或《跳水》,进行课本剧编写,可加入适当的想象。

3.议一议。课本剧的编写要立足原文,符合人物形象,可以加入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展示,使表演更精彩。

4.评一评。推选最佳剧本,进行表演练习。

(二)学习活动二:课本剧排演

1.人员分工: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1)确定导演、演员、场务等演职人员;

(2)准备服装、道具等;

(3)邀请术科老师参与指导。

2.正式表演:三剧轮演,评选最佳。

(1)确定时间,抽签决定顺序。

(2)邀请评委,制定评价标准。(课本剧评价单)

(3)颁发奖状,选出最佳表演。

课本剧评价单

项目

要求

《自相矛盾》

《田忌赛买》

《跳水》

剧本创作

20分)

在原有故事基础上有合理的创作、改动。

故事表达

20分)

故事情节表演完整,语言流畅、清晰。

演员仪态

20分)

落落大方,言行内容相符。

服装、道具

20分)

符合剧情或者有创意。

演出效果

20分)

吸引观中,获得好评。

总分

                                                               任务四:点亮思维的火花

【学习情境】

        生活中有各种问题需要解决,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古今中外,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解决问题的金点子,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和收集吧!

(一)学习活动一:寻找智慧故事

        《围魏救赵》《晏子使楚》《退避三舍》《完璧归赵》《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故事都是运用谋略取胜的中国历史故事,选择一个喜欢的故事,再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二)学习活动二:开启探险之旅

1.制定探险计划

(1)确定同伴:你希望和谁一起去探险?

(2)确定地点:你想去哪里探险?

(3)确定物品:你会准备哪些装备?为什么?

2.预测旅途险情

预测险情

应对方法

暴雨来袭

遭遇猛兽

突发疾病

断水断粮

落石雪崩

……

    3.一次求生过程片段练习:选择一次预设的险情,构思求生的方法,把一次求生的过程写清楚。

要求:

1)穿插险情描写,使得求生过程更一波三折;

2)增加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特别是要展示心理变化,使得求生过程更生动形象;

  4.完成、修改习作

1)完成《神奇的探险之旅》初稿。要求: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2)修改《神奇的探险之旅》初稿。结合《原文园地》中叶圣陶先生修改的作文《一张画像》,用对修改符号,使得习作更加通顺。


教学讨论

依托教材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五下第六单元的三篇文章《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短小精悍且充满思辨色彩。在“案例呈现”部分,尽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关注单元主题。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可视为专门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三篇课文也围绕“思维”展开,充分体现了智者风采。单元导读页上的两项语文要素,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与写作的要求: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根据具体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发过程写清楚。

“思维的过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新概念。“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目的,本单元的阅读任务就是带着学生解锁一种新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而提高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

巧设学习任务。本单元的案例呈现紧扣“思维”,抓住“故事”设计了四个任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读通故事—读懂故事—表演故事—创编故事。

首先,借助课后习题、精彩讲述是读通故事的重要方式。在消除字词句的障碍后,课后习题的引导让学生理清情节时有脉可循,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更加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多角度感知故事内容。

其次,设计“智者秀”“思维图”“颁奖词”等形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走近人物,读懂故事,提升能力。文学作品一般通过描写人物外在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思想。所以,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显露在外的人物表现。“解开思维的密码”这个最重要的任务,对接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从精彩语句感受人物形象,再从人物形象深入思维过程,最后感受思维的智慧。

然后,巧借课本剧的热潮,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学生参与到课本剧的创编和演绎中,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活文中的人物,必须理解他们的内心,又要具备合理、生动、有趣的想象,还需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样的安排,为不同风格的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可能,台前幕后都有适合的人选。在课本剧的推动下,学生学会改编、爱上想象、尝试表演、作出评价,比常规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课堂更有学习的动力。

最后,完成故事的创编,是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训练点。《神奇的探险之旅》让想象与思维共生,“寻找智慧故事”在前,引领学生拓展、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之光;“开启探险之旅”在后,预测、应对旅途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兼顾了学生拓展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情境任务激活思维,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回归学生主体。不管是基础性的字词任务,还是提高性的复述任务;无论是群体性的编演任务,还是个体性的表达任务,始终围绕学生个体因材施教,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多样式的学习任务,使得每一位学生能根据自身能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附件:

    • 阅读(6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