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任务群教学》读后感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陈国华
《小学语文任务群教学》是梁昌辉老师编著的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经验,展示了任务群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这本书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任务群的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任务群教学则强调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书中提到,任务群教学是以任务为导向,通过设置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提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教学,书中说,思辨是⼀个完整的逻辑链,它起始于问题,即观察、思考后的质疑与提出问题;中间是探究的过程,有⽐较、辨析、推断、请教和讨论等;后程是对问题解决的表达与反思,整体构成⼀个完整的探索、求证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实证性。在这个过程中,⽂本、事物、⾃然、⽣活、语⾔现象都是求证的触发器与证据库,⽽阅读和表达作为重要的活动⽅式伴随求证的全过程。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把阅读和表达整合起来,达成任务⽬标。
《童年的发现》是五下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厘清猜想与科学探索之间的联系,如何自然地引出科学家精神,在思辨中肯定自己猜想与实践的价值?我在备课,思考着在教学相关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内在逻辑结构,探索故事背后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从他人的故事关联到自己的人生故事,从而获取自己的成长营养和能量。对于《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是否也可以,以这样的维度来展开教学。先带领学生厘清我的发现是什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习得作家的思维,即科学家思维;然后从不同科学家的故事中,找到猜想与科学家成就之间的思辨点议一议,以此发现科学探索所必要的科学家精神;最后从他人的故事中关联到自己小时候做的那些傻事、趣事,让学生肯定自己的行为,认可自己猜想实践的价值,从而汲取到自己人生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把整个课堂的环节,分成了三部分:第一板块是讲讲“我”的发现故事,通过演一演飞行的动作,读一读我们提问的对话,找一找探索的步骤,最终梳理出科学探索过程。第二板块是读读科学家童年的发现故事,从故事中探究猜想,或者说提问与成就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写一写自己对科学的感悟,来明确什么是科学家精神。第三板块是讲述自己的发现故事,自己的一些傻事趣事,此时再以科学家的思维和精神去看待的话,就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任何提出疑问之后的探索,任何自己独立的发现,无论成败好坏,都是很有价值的。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在任务群教学中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任务群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任务,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反馈。这种教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的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书中提到,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任务群教学》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任务群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任务群教学的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中找到乐趣,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