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2024-09-12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王钰 所在单位: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4-09-12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其中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将语文课程的学科逻辑和现实世界的生活逻辑进行了有效联结,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旨归。而语文课程“实践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本任务群中也得到了更加鲜明、具体的表现。切于实用和有益于生活成为开展该任务群教学的最终目的,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帮助其更清晰地认识到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实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策略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定位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同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却又彼此不同,其对比如表1所示。若将发展型任务群看做一个整体,它们三者呈现出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能够依托实用性文本阅读开展专题阅读与交流活动。“切于实用”是理解该任务群内涵的关键,即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真正在生活中对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运用,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沟通和人际交往,体现语文课程的实用价值[1]。因此也可以说,实现真实生活情境中的交际功能是该学习任务群的基本教学定位。

由于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指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与他人沟通交流,或者在学习中能够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时,必须设置真实性、实用性学习情境,基于真实性问题或情境展开言语实践活动。只有将语文课程的学科逻辑与现实世界的生活逻辑结合起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与“学”活动才能真正灵动、丰富起来,从而走出教学程序化、机械化、过于关注“格式”“套路”的老路,让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关联,发展学生的实用性交流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美,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2]

1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对比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学习导向

价值取向

阅读对象

实践活动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指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发挥语文课程的实用性价值

多为实用类文本

阅读与鉴赏活动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指向学生的文学素养形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学性价值

多为文学类文本

表达与交流活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批判能力

发挥语文课程的思辨性价值

多为论说类文本

梳理与探究活动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价值旨归

(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全方位相融相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要求师生拓宽视野,跳出教科书,将目光转向日常生活,进入社会和自然的“活教材”中,用“活的教材”教“活的人”。生活中富含着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是巨大的学习场所,包罗万象。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各种叙述性文本、说明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等实用性阅读文本,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以实用性阅读文本为载体开展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全方位相融、相交。基于动态、真实的生活场景,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开展实践活动,将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场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在生活中应用知识。

(二)注重以实用为指向的阅读交流过程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注重以实用为指向的阅读交流过程,要求师生主动跳出“用语文做题”的怪圈,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通过任务群的学习,学生的语用能力得以发展,学会“用语文做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整合有关信息,并准确表达、传递信息,这是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过程的动态表述。“获取、整合”是输入,“表达、传递”是输出。学生从被动阅读到主动参与,从被动表达到积极参与,在“生活”这一学习场域中进行真实的阅读获取和整合以及表达和交流,展开双向互动。“知”与“行”相互融合,学生积极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从而满足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需要[3]

(三)凸显语文学科学用合一的实用功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不仅立足于语文课程的语言功能定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沟通、交流和表达,学会语用技巧,体会语言运用,还通过实用性的文本内容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勾连,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沟通、表达和交流。同时,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理解课程中基于现实情境的问题,借助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而彰显语文学科学用合一的实用功能,以及实践性和工具性的特点。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实用为旨归,带领学生在具体任务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在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解决复杂的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再只面向教科书中死板、静态的文字,而是面向生活中生动、鲜活的学习素材,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有效策略

(一)指向现实:遵循现实逻辑,合理设计任务群主题

“主题—情境—任务—评价”是开展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一般流程。因此,在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先指向学生的现实生活,遵循现实逻辑来设计任务群主题。在具象化的主题的引领下,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层次化、结构化、系统化的语文实践学习。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4]。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本课以“连续观察”为主题,选取了自然界中极富特点的“爬山虎”进行观察描写,表现大自然的美丽、奇趣,体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单元人文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连续地、仔细地观察,在坚持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同时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并用文学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针对新课标规定的该任务群“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的教学提示,以及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探索大自然:我是小小观察员”的任务群主题。通过对爬山虎的“脚”的信息加以记录、梳理、整合、表达,指导学生体会连续观察的方法,领悟“脚”的写法,将新课标规定的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的教学要求具象化。

(二)链接生活:结合日常生活,创设浓厚的任务情境

新课标着重强调“教学情境”的构建,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浓厚、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目光充分集中起来。而创设真实化的学习情境是开展本任务群学习的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教师有必要紧扣本任务群“实用性”的特点,通过链接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文本中的生活素材,合理还原阅读文本的语言情境,从而为学生创设适用于自由阅读和交流讨论“学习场域”,在动态情境中生成语言意义,激活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重构学生对实用性文本的认知。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爬山虎生长的视频。爬山虎发芽生长,从一颗小植株蔓延成一大片,叶子绿得新鲜,密密麻麻。自由攀爬的爬山虎爬满了一面墙、一栋楼,宛如城市的“绿野仙踪”,它们肆意生长,充满生命力,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绿色的风景线。教师为学生播放慢镜头下爬山虎的生长视频,给予学生真实的视觉体验。在情境的激发下,带领学生跟随叶圣陶爷爷的笔触学习课文,观察爬山虎,揭秘大自然的秘密。

(三)切于语用:以任务单为载体,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是“任务”,语文实践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师要结合教材,充分考虑学情,设计多个学习任务,把握任务的难度和梯度,注重任务的衔接与过渡,以任务为抓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任务链”驱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聚焦“叶子”,学习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爬山虎的叶子的?要求学生边读边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学生展开自学,自由朗读并相互交流讨论,寻找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关键词句,了解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变化是需要时间的、叶子铺排得很均匀、叶子会“漾起波纹”。根据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运用表格进行梳理,如表2所示。指导学生书写“嫩”“拂”“漾”等字,并抓住这些关键字,理解意思,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用词的准确生动。

2 “爬山虎的叶子”观察表

观察对象

观察角度

时间

观察发现

爬山虎的叶子

颜色

刚长出来

墩红

不几天

墩绿

长大了

绿得新鲜

排列

无风时

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

漾起波纹

 

教师带领学生跟随作者学习观察,通过圈画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中领会作者的观察密码,即观察连续细致,表达准确生动。在习得学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观察“叶子”的关键信息巧妙地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记录。

任务二:聚焦“脚”,体会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叶圣陶爷爷观察得特别仔细?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的叶圣陶爷爷最会观察的地方圈画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聚焦“脚”的变化,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要求学生找出爬山虎往上爬的动词(触巴拉贴),并用这些动词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并回答,“‘触’是轻轻地碰到,接触的意思。”“‘巴住’不是普通的‘贴住’,而是紧紧地贴着,用力地贴着,贴得相当牢固。”……然后教师提问:“‘触、巴、拉、贴’几个词可以调换顺序吗?”引导学生用箭头将这几个动词按顺序连起来,进一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流程图进行梳理。

 

1 “爬山虎的脚”观察流程图

通过自读自悟,迁移学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如何连续细致地观察爬山虎的脚,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通过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观察记录的形式不止一种,还可以使用流程图来记录事物的动态变化,拓宽学生的思维。

任务三:拓展记录,延续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植株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如大豆、月季、凤仙花、花生、向日葵等,观察它们的成长发育,并选用一种方法进行记录。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也可以用做表格的形式来记录。记录植株随时间而产生的颜色、状态变化,使观察过程一目了然。在记录时,学生可以使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或通过绘画和拍照的方式作为补充,真实体现观察的过程和植株的变化,生成植物成长日记和个人观察手册。

教师紧扣新课标语文学习任务情境的真实性和驱动性,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实际观察,为学生搭建书写观察记录的支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初步学会写观察记录,让语文要素得以落地,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点。

(四)体现实用:将评价嵌入学习,高效实现以评促学

“实践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更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强调学生在阅读与交流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5]。因此,教师要体现任务群“实用性”的原则,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将评价嵌入学习,实现以评促学。在《爬山虎的脚》的任务群设计中,教师可以分别针对三个任务设计对应的评价表,如任务三可以设计如表3所示的评价表,多元、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提供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3 《爬山虎的脚》任务三评价表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评价方式

非常棒:⭐⭐⭐⭐⭐

优秀⭐⭐⭐⭐

合格⭐⭐⭐

教师评价

同伴评价

学生自评

能够围绕观察对象展开持续、细微地观察,并进行准确、详实的记录

 

 

 

 

能够运用合适的观察方法,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展开观察。

 

 

 

 

能够从颜色、大小、形状等角度把观察对象的变化或观察过程写清楚、完整。

 

 

 

 

准确表达“我”的想法和心情。

 

 

 

 

书面整洁,字迹工整,句子通顺,标点正确,无错别字。

 

 

 

 

 

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渗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适应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准把握该任务群的功能定位,遵循任务群设计的一般流程,引领学生回归生活,指向学生的语言发展,形成体验式学习任务链,力求任务群设计的高品质与高站位,体现阅读与交流过程的实用性,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倪楚楚.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索 [J]. 教育界, 2024, (14): 92-94.

[2]许小敏.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 [J]. 天津教育, 2024, (11): 58-60.

[3]李娟.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导师:王书林. 西南大学, 2023.

[4]王颖.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18): 4-6.

[5]李小倩.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研究[D]. 导师:王书林. 西南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