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祝华《儿童立场》读后感 2024-09-2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心”看见,“育”见学生

江阴实验小学 孙祝华

21世纪的今天,立足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立德树人是一颗种子,它扎根在每一位教师的心灵:理想、信念、抱负、志向,是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是一颗种子,它在儿童的心田生根发芽:这是教师春风化雨的结果,传道受业的结晶。一粒种子的茁壮成长需要阳光雨露,悉心呵护,而其中,“智慧”就是最好的有机肥。一名智慧型的教师运用教育智慧,陪伴着一粒粒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连成一大片的森林,描绘出中国美好的未来。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一书中提到“教师要成为儿童的研究者”,但“儿童研究”是最难做的学问。儿童对于教师来说正是“熟悉的陌生者”和“陌生的熟悉者”。智慧型教师首先要经历的磨练就是去抹平“熟悉的陌生”下教师与儿童之间距离的鸿沟,掀开“陌生的熟悉”下教师与儿童之间交往的真实面纱。究其根本,就是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俯下身子,用心聆听,凭心感悟,叩开儿童心扉。

    一、怀着一颗敞亮的心看待儿童

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儿童就是我们常说的儿童观。徐老师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班主任,时常将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是人类伟大史诗的草稿”这一句作挂在嘴边,她说这也是她一直在实践的。“忘带作业”这一现象一般在低年级会存在,但是到了五年级我们班仍然午间阅读时间,有一大半的孩子忘记带必读书籍,这其中不乏优秀的学生。在以往的经验中,一般出现这一种现象,老师们批评教育的话语早已出口,惩罚措施也已经上阵。正当学生们低着头,战战兢兢生怕被责骂时,徐老师避而不谈这一件事,反而说起了自己忘带东西的案例。学生们抬起头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老师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啊。找到问题所在,徐老师条理清晰的组织小组同学商量讨论“如何避免遗漏”。小组里热火朝天,很快小诸葛亮们都找到了各自的好方法:用便利贴提醒自己、开闹钟提醒、写在黑板上提醒······“知道了如何避免问题,可万一问题确实发生了该怎么办呢?”徐老师的第二个问题又引来了一次头脑风暴:找爸爸妈妈送,问其他同学借,和别人合看······就此,短短的十分钟内,徐老师抛出问题带着大家一起研讨,得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我们班以后忘带书的现象基本就没有了。

带着苏霍姆林斯基的那一句话回徐老师的教育做法,不得不感叹徐老师的智慧。“儿童还是儿童啊”,虽然到了五年级,正因为他们儿童的天性始终意味着他们仍然没长大,他们会犯错,甚至反复犯同一个错,这也是低年级的错误到了高年级也会有的原因。比起责备将孩子们推得更远,徐老师用自己的错误案例将自己的心和学生放在一起,有问题时和儿童面对面交换看法,提出建议,构建起亲密、温暖的师生关系。

只有怀着一颗敞亮的心,撕掉眼中固有的“儿童”标签,才能对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一切感同身受,才能在不断地观察中认识儿童、发现儿童。

二、站在不同的视角体察儿童

儿童作为个体,并不是独立在这个社会中的,他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拥有多重身份。在学校里,他们是学生,在家庭中,他们是子女,在生活中,他们是同伴。正因如此,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多个视角出发,从不同的情境中找到最真实的儿童。“忘书事件”发生后,当我向徐老师表达敬佩之情时,徐老师回应:“我只是和他们相处的时间长了,更为了解他们。”通过我平时的观察与学生的聊天交往中,我能深切的感受到徐老师说的了解并不单单体现在时间长度上,更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她一有空,就会在班上转几圈,观察学生们的状态,一到下课,学生们总是围在徐老师身旁分享趣事,她融入了儿童的生活现场去认识儿童,所以了解。徐老师当班主任时,结合语文学科还开展了“漂流日记”的活动,这项活动中,学生轮流每天写日记,记录下班级中的小故事,每周一分享,学生们都乐此不疲,徐老师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去发现儿童,所以了解。

三、在问题行为中实现教学相长

 “问题行为就是最好的成长契机”,教育就是把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而儿童就是在犯错中成长的。苏霍姆林斯基将儿童比作草稿,实际上就是在突显儿童身上蕴藏的伟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虽然不确定,但是能量无穷,因为它可以进行创造加工。认可并承认儿童的这种可能性,儿童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下拔节生长。

针对于类似的“忘记事件”,我也展开过教育,可是收效甚微,为什么徐老师的方法却效果显著?一番思索下来,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本“说教”。在我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居高临下地指责,却忽略了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受训儿童的内心感受,往往将儿童放在了我的对立面。请教徐老师教育经验时,徐老师总是说:“老革命还要遇到新问题,方法是不断尝试和摸索出来的”。问题行为不光是儿童发展的起点,也是教师成长的契机,作为反思型的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总结中才能积累经验,实现教学相长。

正如雅思贝尔斯说的那样“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门具有个性与生命的艺术,它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一无二而又充满奥秘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去叩开心扉,用心去感受与聆听。当孩子们真正打开心扉与你真诚对话时,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