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晴耕雨读好教师》读后感
吴莉莎
当拿到《晴耕雨读好教师》这本书时,我犹如溺水的人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浮木,将它一口气读完了。书里,闪烁着优秀老师生命之石划过天空的光芒,留下着他们教育足迹踏过莽原的坚实印迹。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吸引着我。它,不是经典,却是践行的楷模,它不是哲理,却熔铸了教育教学的睿智。它,在那一刻,无声地告诉我: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似一团火。
书中“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 ……这些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的确,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前人尽皆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在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作为新教师的我也跟所有教育者一样试着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侯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有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这些需要爱的学生明白些许道理,懂得怎样做才是最合理、最正确的。书中魏老师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
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努力解决是关键。魏老师说得好:“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太狭隘;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法少……因此,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回过头来想一想,曾几何时,心头的埋怨越来越多,埋怨工作的烦琐,埋怨孩子的差劲、埋怨家长的不配合……日益累积的埋怨,是不是一点一点在吞噬着我工作的热忱与爱心?而一个充满了埋怨的老师,他的学生又怎能安心于现状的生活与学习?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篇文章后,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让自己努力适应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内的后进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做一个班主任,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曾以为班主任只要拿出自己的威严,就能驯服班内的所有学生,使他们乖乖听话。然而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才发现困难重重,常会发生一些令自己手足无措的事,感到那么力不从心。而书中,无疑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管理智慧,它似一盏明灯,给了我实际处理事务的指示。管理班级的理念就是民主平等。它尊重学生,总是用“商量”这样一个质朴不过的词语来贯穿他的教学实践过程。对于学习内容、上课形式、班纪、班规和集体活动等等,他都与学生“商量”着办,不把学生当作被驱使的“奴隶”。其实,书中许多鲜活的教育案例,我都曾效仿过,比如课前五分演讲、写周记、写名言名句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只是我并没有把它总结下来,有的没有持之以恒,半路夭折了,所以管理好班级还贵在总结坚持。
总之,读过之后,感觉他引领我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望尘莫及。自感眼界有所拓宽的同时,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借鉴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品味老师们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我永远记着这句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让我们怀着一份真诚,一份豁达,一份睿智,一份期待,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让那一片片园地天清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