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建立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关系,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经历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探索过程,找到规律,并会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材料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游览过故宫吗?
2.介绍故宫,一起云游故宫。(播放视频)
3.发现建筑美,引出排列美(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观察瓦当和滴水、柱子和栏杆的排列规律。
5.揭题: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是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一一间隔排列。
6.校园里的一一间隔排列,判断一一间隔排列。
7.小结:必须要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才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二、新授
1.兔子乐园里的一一间隔排列
(1)兔子和蘑菇
(2)夹子和手帕
(3)木桩和篱笆
2.完成学习单任务一:填一填、比一比,写一写你有什么发现?
3.发现: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个,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个,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相差1。
4.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小组讨论)。
5.用分组的方法解释这个发现。
6.在黑板上用吸铁石来摆出发现的规律。
7.教学一一对应的方法:一个黄色对应一个绿色,一个黄色对应一个绿色,最后多了一个黄色,没有绿色和它对应了,所以黄色多1个,也可以说绿色少1个。
8.发现排在两端的物体多1。
9.两端是绿色:一个绿色对应一个黄色,一个绿色对应一个黄色,最后多了一个绿色,没有黄色和它对应了,所以绿色多1个,也可以说黄色少1个。
10.结论:两端物体多1个,也可以说中间物体少1个。
三、合作探究
1.摆出一一间隔排列。
2.引出一一间隔排列中第二种规律。
3.用摆吸铁石来表示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
4.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说:一个蓝色对应一个红色,一个蓝色对应一个红色,一个蓝色对应一个红色,正好对完,说明两种物体一样多。
5.先摆红色再摆蓝色,一个红色对应一个蓝色,一个红色对应一个蓝色,一个红色对应一个蓝色,正好对完,说明两种物体一样多。
6.引出: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5.发现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时,为什么两种物体有时数量不同,有时数量相等呢?
6.结论:两端相同,数量差1;两端不同,数量相等。
7.回顾规律
四、练习巩固
1.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那种物体数量多?多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计算
(1)马路一边的电线杆和广告牌
(2)帮助小朋友切瑞士卷,完成学习单,任务二,画一画。
3.串珠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绿珠子有多少颗?
结论:环形,数量相等。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