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
板块一:看图猜意思,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知道寓言会在故事里藏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里又藏着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则寓言《揠苗助长》。
看图,猜一猜这个“揠”是什么意思?(拔)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揠”是拔的意思,所以是提手旁。“助”是“帮助”的“助”,帮助别人要花力气,所以右边是一个“力”。
1.“揠苗助长”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所以也有好多人把揠苗助长叫(拔苗助长)。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为什么?怎么做的?后来怎么样了?)
4.这就是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所说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了这三部分的内容,我们才能把故事讲完整。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得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
巴望 焦急
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 喘气 累坏了 长高了一大截
都枯死了
①近义词理解“焦急”
②字源理解“筋”,逐字理解“筋疲力尽”,再用自己的话说——一点力气都没了。
③动作理解“喘气”
*再读词语,联系内容想想,你发现了这些词语老师排列的规律?
任务一:借助词语,把故事讲完整。
小结: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把这个故事用两三句话讲清楚了。
4.品读故事,明白道理
(1)学习故事的起因,出示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交流:想一想他的心情怎么样?从哪儿看出这个人的着急?
②“巴望”是什么意思?(急切地盼望),做一个眼巴巴看的表情。
③“天天到田边去看”,今天去看看——,明天去看看——,后天又去看看——,他扳着手指头数日子,想着这些禾苗究竟怎么回事?这么多天怎么一点儿都不长呢?
禾苗是不是真的一点儿都不长?实际上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呢!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每天都在不停地生长,爸爸妈妈天天看着你不觉得,爷爷奶奶过一段时间看见你肯定会说“长这么高啦!”小禾苗也一样,也有自己的规律,可是这个人不明白。
④比较句子: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所以他急得转来转去,急得自言自语,他还会急得( )。
小结:课文就是通过动作语言来把焦急写具体的。
⑤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故事的经过,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小朋友,读到这里,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是呀,这个人真傻,他还傻在哪里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②交流:傻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看着禾苗长高,这个人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③他拔了一会儿,就觉得腰酸腿酸,但是他仍然——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生齐读)。
太阳越来越毒辣了,他拔得满头大汗,但是他仍然——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生齐读)。
就这样,他一棵禾苗也没有落下,把它们全部拔高了一大截,他拔得腰酸背疼,满头大汗,一点力气没有了,这就是“筋疲力尽”,读好第二自然段。
④如果你就是这个人,看着这些拔高的禾苗,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被拔高的禾苗,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旁边没有被拔的禾苗,你又会说些什么?
请选择任意一个对农夫说一说。
⑤可是这个人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回家后怎么说的呢?
出示第三自然段。
谁来边做动作边读?一起来。
(3)学习故事的结果,出示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结果怎么样?禾苗都枯死了。
②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呢?
③你想的、说的,就是这则寓言藏着的道理。
出示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一起读一读。
任务二:给视频配音,把故事讲生动。
(1)出示视频,讲故事。小组练习。
(2)讨论:生活中的“揠苗助长”?
(3)交流其他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4)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板块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筋、疲
1.正音:“筋”是前鼻音。
2.记形: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3.扩词造句。
4.指导书写。
“筋”下半部分的月和力互相靠拢。
“疲”病字头写得舒展。
5.生写,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