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而设计》读书笔记 2025-08-25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刘阳 所在单位:江阴市礼延实验学校 执教时间:2025-08-25 执教地点:江阴市礼延实验学校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为学习而设计》读书笔记

暑假的一个下午,翻开钱老师给我们推荐的薛法根老师的《为学习而设计》,开始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花了将近半个月时间,读完了薛法根老师的《为学习而设计》,像是在闷热的午后喝到一杯冰镇凉茶,通透又解渴。书里没有晦涩的理论,全是贴着教学实际的思考,翻着翻着就忍不住对照自己的课堂琢磨——原来很多时候,我们总在琢磨“怎么教得更精彩”,却忘了问一句“学生怎么学得更明白”。

阅读时边读边画,把精彩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个人觉得很有收获。这本书,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入手,回答了“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学语文?语文学什么?怎么学语文?学得怎么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学生设定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成长目标。

为什么要学语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语文学什么?三层六个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统整学习情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形成了一张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清单。怎么学语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得怎么样?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景,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和代表作品,体现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后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

怎么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用语文教儿童呢?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把握双线并进的思路,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运用深度学习策略。如果说上篇是新课标和新教材带来的挑战理论篇,那我更喜欢下篇的从课堂来,到课堂去的实践篇。一线教师不仅需要理论高度地指导,更需要接地气的落地实践。用问题打开课堂、在课堂上深耕课题、以课题创新教学,薛法根老师以自己为例,告诉老师应该怎样挖掘课堂这块宝地,去做,去思考,去提取,去转化为论文或课题,提升自己的能力。文本解读从哪入口,教学设计如何优化,联结力就是学习力,薛法根老师手把手教一线老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怎么看课,怎么写作,都在书里。

我想说的是,我最喜欢的文章《比喻的两种教法》。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下册《军神》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第一种教法,连问四个问题:第一问,这是什么句?第二问,把什么比作什么?第三问,为什么把刘伯承比作一块钢板?第四问,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第二种教法,也是四个问题:第一问,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第二问,沃克医生这么说有什么用意?第三问,这个比喻一般用于什么样的人?第四问,如果你来赞美刘伯承,会怎么说?每个人可以用不同的比喻来赞美刘伯承。两段话读完,我是哭笑不得。笑,是因为高段的我,依然是第一种教法;哭,是因为如果早日读到这段话,我可能会有第二种教法。第一种教法的“四问”,分别指向认识比喻句、分清本体与喻体及两者的相似点、比喻的作用,教的是关于比喻的修辞知识;第二种教法的“四问”,分别指向比喻句的意义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适用的对象条件以及创作新的比喻句,培养的是对比喻句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侧重于语言的实践运用。第二种教法较之第一种教法的初步认知,是一种能力的进阶,适用于比喻句的后续教学。比喻句,低段这样教,中段这样教,高段了,该想一想怎样教了。两种教法,四个问句,我开始叩问自己,我的教学,真的有效吗?能谈深度吗?不要“教知识”,而要“教实践”。

正是因为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定把薛法根老师的这本书,找时间再读一遍,细细地,慢慢地,寻找自己应该走的路。

  • 阅读(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