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025-08-25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吴琳 所在单位:江阴临港科创实验学校 执教时间:2025-06-03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节奏停顿,熟读成诵。

3.能通过借助注释等方式,理解文言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4.能通过品味人物对话,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借助注释等方式,理解文言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2.能通过品味人物对话,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回顾,揭示新课

1.复习回顾四年级学过的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说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

2.还记得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古代的哪部作品吗?出示《世说新语》简介。

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去认识一个古代的聪慧小儿。

板书课题:杨氏之子。理解课题,说说“之”的意思。

按照课题的说法,你是——(张氏之子、李氏之女……)

学习任务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停顿。

2.听教师范读,注意对比老师朗读与自己朗读的节奏停顿有什么不同之处。

3.交流节奏停顿处理不同的语句,重点指导读好两个难读的语句: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指名朗读,说说为什么这么停顿。重点理解“夫子家禽”的意思,指出:这里的“家禽”其实是两个独立的词语,“家”应与“夫子”连读为“夫子家”,跟前文中的“君家”意思差不多。

4.指名朗读课文,评价节奏停顿是否恰当。

5.去掉标点符号,齐读课文。

学习任务理解字句,了解大意

1.回顾理解文言字句的方法。

交流,板书或板贴:借助注释、单字组词、联系上下文猜想……

2.同桌(小组)互学:运用上述方法,理解文言字句,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说课文的故事大意。相机理解“惠”“诣”“乃”。

3.检查反馈,说说一组文言字词的意思。

学习任务创设情境,体会人物

1.故事里的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甚聪惠(慧)。

指出:“惠”同“慧”。古代的文言文,有些字词的写法和用法跟今天不一样。

2.杨氏之子的聪慧,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学生画一画文中的语句。

为设果,果有杨梅。

说说这个语句哪里能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慧?(九岁的孩子,端出水果来招待客人,懂得待人接物,很能干)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个语句为什么能体现杨氏之子的聪慧呢?我们要好好品味品味。

3.还原情境,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演一演。

2)猜一猜,孔君平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3)想一想,杨氏之子当时的思维过程是怎样呢? 

杨氏之子一听就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他立刻根据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于是____答曰:“_______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说一说,如果是李君平、黄君平、华君平,该怎么回应呢?

5)夸一夸,孔君平听到杨氏之子的回应,会怎么夸他呢?

6)辨一辨,不同说法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否认孔雀是夫子家禽,也就否定了杨梅是杨家果。

②“亦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认定孔雀是夫子家禽,也就等于承认了杨梅是杨家果。

③“岂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虽然否定了杨梅是杨家果,但是用反问的语气,显得很没有礼数,不尊重长辈。

7)再次夸一夸,孔君平听到杨氏之子的回应,还会怎么夸他呢?

学习任务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1.杨氏之父回来后,孔君平会怎么讲这件事情呢?

同桌合作讲述,一人扮演杨氏之父,一人扮演孔君平。

2.孔君平回去之后,见到了自己家人(妻子和孩子),又会怎么讲这件事呢?

小组合作,一人扮演孔君平,其他扮演家人,讲一讲。

学习任务对比不同语境下的言语智慧

呈现故事文本《小儿了了》。

1.结合注释读一读,说说孔融的聪慧体现在哪里?

2.对比读一读孔融、杨氏之子应答的话,体会应答语气有什么不同,说说为什么语气不同。

杨氏之子:语言委婉,否定语气。因为孔君平是跟他开个玩笑,没有恶意。

孔文举:语言直接,肯定语气。因为太中大夫是故意羞辱他。

小结:看来,怎样说话,还得是具体情况而定。该直接时就得直接,该委婉时也得委婉;该硬气时就得硬气,该温柔是也得温柔。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懂得礼数、说话得体

  • 阅读(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