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挑山工这一类人,能说清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明白挑山工工作时路途远但速度快的原因。
2.角色演绎,结合情景理解挑山工语言所隐含的深刻哲理。
3.借助画作内容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体悟挑山工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坚持不
懈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4.联系生活,向作家借一双慧眼,发现并学习生活中普通劳动者身上闪光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信息,认识挑山工这一类人,能说清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角色演绎,结合情景理解明晰挑山工语言所隐含的深刻哲理。
难点:体悟挑山工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联系生活,发现并学习生活中普通劳动者身上闪光的品质。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提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你都爬过哪里的山?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
评价:你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洒脱;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美景让你念念不忘;虽然深感疲惫,但登顶后的成就感让你无法忘记;你关注到了身边的人,观察细致。
引导:大作家冯骥才爷爷也很喜欢爬山,尤其是“天下第一山”泰山,他曾五次登顶。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是,比起美景,有这样的一类人给他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挑山工》。
任务一:认识一种职业
1. 导入:直入课题,齐读。
2. 初读课文:(指生读)“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挑山工这个职业引起了我们大作家的关注,我们一起来看看。默读课文,说说你对挑山工这个职业的了解,有两个要求①抓得准,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怎么干的,干的怎么样②能把你对这份职业的了解讲完整。
3. 挑山工是干什么的?
①文中是怎样介绍的,个别生读 ②所以他们是什么人?(挑货上山的人)
③做饭的我们叫厨师,扫大街的我们叫环卫工,那为什么不叫他们挑货上山的而叫他们“挑山工”呢?(这样叫比较正式,这样叫能体现对份职业的尊重。)
④出示图:这就是挑山工,一根扁担,细细的绳子挂着沉甸甸货物,送货上山。
⑤找准这份职业是干什么的了,我们就来继续看看这份职业的特点,(齐读)说说你觉得这份工作怎么样?(板贴:货物重)
4. 除此之外,挑山工又是怎么工作的呢?他怎么做就是他怎么登山的。
①请1生读,其他人思考你找到了哪些动词?(搭、甩、登(行)、转(转了几次)、换)
②他登山可和游人不一样哦。看,游人是这样直直地走上去。(师画板书)那挑山工又是什么样上山的呢?请你们拿出学习单来画一画。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画,(折尺形)
③挑山工为什么这样登山呢?(保护货物、东西不碰台阶、省力气)
④因为是折尺形上山的,所以挑山工这份工作还有什么特点?(板贴:路途长)
长到什么程度?(甚至比游人多一倍)
5. 这样的话可能游人半天就上山了,他可能会花一整天时间,他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真的是如此吗?指生读,这说明了什么?(板贴:速度快)
所以每个游人看到这样的挑山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奇怪、大吃一惊)
评价:这叫惊奇,游客们心里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板贴)
6. 现在谁能看着黑板,完整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挑山工这份职业。(指板书)说说他是干什么的,这份职业又有什么特点?先自己练一练(生分享)
任务二:经历一件事情
过渡:所以呀,冯骥才爷爷有一双慧眼,他特别留意挑山工,果然就发生了一次登山时与挑山工相遇并交谈的经历。现在我们和作者一起来经历一件事,有两个小要求,①有角色感,现在你就是冯骥才,②你还要听得明白挑山工和你说的话。
1. 默读课文3-6段,圈一圈你和挑山工在哪些地点相遇,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挑山工,
2. 生分享地点,师板贴标红相遇地点。
3. 分别出示三个段落,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挑山工(健康、速度快、)
教师引导:①山下:外貌描写:朴实、不年轻的挑山工,货物很重,“我们”很快超过了他。
②山道前:抽烟、悠闲、有时间休息的,看见了他有什么感受?(奇怪,甩在身后)
③五松亭:整理挑子淡定、健康、风吹日晒,但你看见他奇怪吗?(诧异)(板贴:惊异)
4. 演绎读:所以你去和他攀谈了起来。同桌两个人读读他们的对话。
①冯骥才们,你们听懂了吗?哪句话是挑山工速度不慢的原因?
②追问:你怎么理解的?为什么不慢?(读)(生活的责任、要挑重物上山要脚踏实地否则会危险;挑货物上山只有一个目标准时送到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目标明确)评价:挑山工没这样说,而是说的我们日常的话,这就是朴素的话却蕴含哲理,这就是意味深长。
③冯骥才你前面很惊奇、相遇后觉得惊异,现在呢?(心悦诚服)这就是(板贴:惊叹)
任务三:领悟一种精神
1. 是呀,一份职业、一次经历给冯骥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从泰山回来后还做了一件事(请生读)什么事?(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挂在了书桌前)齐读
追问:那作者说他需要它,真的是需要这幅画吗?(需要的是挑山工这样的精神)
2. 小组讨论:那挑山工有着什么样的精神?小组讨论,把挑山工的精神写在板贴上,不少于两个词。注意说清楚你们小组总结的依据。(生板贴分享)
师总结:所以冯骥才需要这种精神来鼓舞自己。
3. 拓展写作背景
4. 选择画作:现在看这两张图,你觉得哪幅是他画的挂在书桌前的画?找找他们的不同并说一说你的理由。(向上攀登、一类人)
5. 师引导:是的,这种普通劳动者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深深影响着他。所以他画下这幅画这样的精神不仅冯骥才需要,还有哪些人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你不仅可以像他一样把画挂在房间里,还可以把他挂在心中。
那再想想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普通但闪耀的人?
(生分享)评价:看来你们也有一双双慧眼。
6. 课后作业:课后希望你们继续用会观察、会发现的眼睛寻找我们生活中那些闪光的人,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