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课前交流:先介绍下自己,再说说你觉得班上哪个同学最幽默?讲清原因。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幽默的小故事,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板块一:注意停顿,读好故事
1.这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志人小说集,所谓“志人”,就是专门写一些名士言行的著作。
2.课题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孩子)我来问问你,你姓什么?你能用课题的方式称呼一下自己吗?
3.是的,反应真快。好,这是个反应很快的( )氏之子。咱们课文中的杨氏之子又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开始。
活动1:读准多音字
1.请你来读一读,看你是否能读正确。
预设1:学生多音字读准了。
师:真的很棒,这两个多音字你读得尤其准。
预设2:学生未读准。
师:这篇古文中有两个多音字,你似乎还未掌握它的正确读音,我们一起来看下。
2.为设果,这里的“为”,为什么读第四声?
预设1:因为“为”的意思是为给。
师:我再考考你,谁为谁摆果盘?所以这个字读——wèi,你是根据意思来判断的,很厉害!
预设2:因为“为设果”的意思是杨氏子为孔君平摆果盘。
师:“为”在这里的意思是?所以这个字读——wèi,你是根据意思来判断的,很厉害!
3.谁来读好这句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得再热情一点!
4.这就叫据义定音,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字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一起来读一遍。
5.谁能用这个方法,来说说这个“应”字怎么读呢?
预设:应的意思是回应。师:可以解释为回应,确切地说,是随着、伴随的
意思。那应声答就是?(马上回答)对,回应得很快!
6. 看来,据义定音的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我们一起来正确地把这两句话读一遍。
活动2:找对人物
古文中充满了古人的智慧,我们光读正确还不够,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一定要读好断句。
1.你们知道哪些字词后面,朗读时需要停顿吗?(交流)
2.在人物后面停一停,是读好断句的好方法。这篇小古文中,就藏着不少人名,自己用笔把所有出现的名字圈起来。
交流:杨氏子、孔君平、父、儿、孔、(君、夫子)。
3.文言文的语言比较精炼,重复出现的名字,后文常以一字代之,“父、儿、孔”都是如此。
再来看君和夫子,它们都是对别人的?(尊称。)孔君平是大人,更是客人;杨氏子是孩子,更是主人,所以他们都要相互尊称,这是礼节,也是文言文中藏着的文化。
活动3:读好停顿
1.我们先来读好前两句。
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第一句,谁来分析分析,该怎么停顿?
交流:梁国是地名,地名和人名一样,后面可以停一停。请你来读一读。你也来试试。
3.第二句呢?(儿后面要不要停顿?为什么。)
交流:这句话中,儿不是主语,主语是喊杨氏子出来的那个人,可能是孔君平,也可能是杨氏家的其他人,在这里省略了没写,所以“儿”后面不停顿。乃的意思是?(于是,就)它是个连接词,后面也可以停顿。一起来读好这句。再来一遍!
4.文中有一处人物的对话,我请两人合作读一下。你们觉得他们的停顿读得对吗?为什么。
5.细看这两句话,你们会发现,它们一一对应(出示鱼骨图),此对孔雀,君家对夫子家,果对应禽,那“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是“禽”字的甲骨文,一起来看看它的演化视频吧。
6.禽是指鸟类的总称,家禽就是?(家里养的鸟类)孔雀可不适合家养,自然不是家禽,所以这里“家”字后面要停顿。
7.请刚才那组同学再来试试,读好这段对话。(再喊两组)
8.停顿读出来,我们的朗读就会抑扬顿挫,充满节奏。谁来读好课文,读出你的理解。来,请你。
9.如果能够再慢一点,把停顿读准确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读——
10.没有停顿符还会读吗?来试试。
版块二:变换身份,讲好故事
活动1:讲清故事
1.古文读到位了,那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尝试讲讲这个故事?谁来说说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交流)
2.我们可以抓住人物和行动来讲。
提示:故事中有几个人?一个叫?另一个?【板书:杨氏子 孔君平】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大人。发生在哪里?(杨氏子的家里)。什么事?拜访!
3.人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手指PPT)清楚了没有?讲的时候还有词语不理解怎么办?(可以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自己在下面试试讲一讲。
4.谁来试试?一定要讲清楚人物的言行。
点评:真不错,一下子就讲到位了,掌声送给他!
活动2:换位讲故事,话聪慧
今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晚上杨父回来了,杨氏子会怎么跟他说?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试试?
父亲,今天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讲的过程中,不时插话提问:
“哟,你的孔伯伯来了啊!你有没有好好招待啊?
”“他说此是君家果,什么意思啊”
“你思考了多久?”
【板书:快答】
“你孔叔叔是在打趣你呢!那你怎么回答的?”
“你为什么要把你孔伯伯类比孔雀呢?”
【板书:妙答】
“儿啊,你可是主人,虽然这样回答逻辑上没问题,但却失了礼节!”
“为什么未闻就不失礼了?”
【板书:礼答】
点评:身为你的父亲,我深感欣慰,你将来的成就一定可以超过我!
活动3:换位讲故事,读聪慧
1.孔君平,他回家后,会跟谁讲这个故事?(妻子、朋友、父母)和同桌一起,分好角色,试着讲一讲吧。
2.孔君平在说完以后,他一定会在最后说一句怎样的话?对,赞美杨氏子!他不禁赞叹道:这真是个怎样的孩子啊?出示PPT(聪明还是聪慧?出示字典中的解释——更有礼)
3.孔君平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出示孔君平的介绍。
4.能得到孔大人的认可,可是不容易的,怪不得文章开头第一句就说,读。
5.不仅聪明,还很有礼节,再读。
板块三:联系生活,用好故事
活动1:体会名人幽默
1.你觉得杨氏子幽默吗?他的幽默不是在于让大家哈哈大笑,而是?(成功保护了自己,避免了尴尬的处境,毕竟谁会承认自己和水果是一家呢!)
2.我们伟大的周恩来周总理,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1955年,在万隆会议期间,有外国记者问:“周总理,您为什么使用美国产的钢笔?”
3.谁读出了那个外国记者的言外之意?(你们中国连一支钢笔都造不出来吗?还敢自称大国?)
点评:你和杨氏子一样聪明。
4. “不假思索”,说明周总理也回答得很快,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幽默地回答的。
活动2:尝试自我幽默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也遇到过类似的处境?比如,有人说你,你怎么这么胖啊!你这回又考砸了吧!(出示PPT)我们该怎么来幽默地回答?
(预设:1.浓缩的才是精华。2.这样好啊,天塌了有个子高的顶着呢!3.我这是遇到了成功的妈妈,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会好好向它取经,争取下次的成功!)
小结:幽默不仅是一种待人处事的艺术,能让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它还可以是一种武器,能让自己成功化解尴尬,化被动为主动。【板书:幽默】
2.本单元的单元导语页上有这样一句话,读——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风趣幽默的人,用智慧点亮未来!
3.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些《世说新语》当中描写聪慧儿童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杨氏子 孔君平
快 答
妙 答 聪慧
礼 答
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