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课堂教学与专业论文撰写 2025-09-02
网站类目:工作室概况

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与专业论文撰写,既是思政教师提升备考实效、凝练教学智慧的“双翼引擎”,也是我们应对新高考改革时的共同挑战。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系统、有深度的复习课堂?怎样将复习备考中的实践经验升华为具有理论价值、可推广的研究成果?面对这两大关乎专业发展的“关键之问”,今天两位专家以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相信通过专家们的精准把脉与智慧引领,定能助力老师们优化复习策略、突破写作瓶颈,在“精准备考”与“学术沉淀”的双向奔赴中,书写专业成长的崭新篇章!


讲座一:

8月16日上午,我们聆听了镇江市教科院政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张翰教授的精彩讲座三重逻辑统一的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教授“三重逻辑统一”为核心,系统阐述了高三政治复习的逻辑新范式。第一,研究高考把握命题逻辑。他强调详细分析高考试卷的命题框架、单元命题逻辑,并结合真题剖析思维盲区,凸显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跃升。同时倡导多情境任务,实现“立德树人”与“应试提能”的双赢。第二,梳理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逻辑。对教材进行体系化重构。强调以课标为纲,考向为标,通过大概念整合碎片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可迁移的学科清单,破解学生背记效率不高的困境。第三,编制教学案形成教学逻辑。根据命题逻辑组织教与学活动,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案,形成阶梯化设计。

教授的倾囊相授牢牢抓住了老师们的注意力,全场始终保持着专注的学习状态。这场讲座不仅是对我们一线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是我们行动方向的指引,为我们优化高三复习策略,提升课堂实效提供了宝贵参考。

讲座二:

下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北京师范大学王园园主编给我们带来了题为《思政学科学术论文选题及写作》的专题讲座。王主编以学术导师的身份和视角,从科研选题设计、学术价值凝练、研究方法创新、成果框架构建、理论实践融合、学科前沿追踪等维度展开系统阐释和专业指导。坚守学术初心、强化学术担当、弘扬科学家精神,扎根学科领域、探索理论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突出原创性、系统性、实证性和前瞻性,注重研究设计宏观布局与微观论证的协调统一……王主编凭借渊博的专业学识、扎实的科研积淀、求真的学术风范,为我们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教育科研项目的申报要义。这次的专题报告既具学术前瞻性又富现实针对性,既有范式指导又有路径解析,既有典型范例又有资源指引,令在场老师们耳目一新、收获良多。


工作室主持人杨晓丽点评: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聆听了两位权威专家带来的精彩讲座,两场报告内涵丰富、发人深省。在今天的活动即将落幕之际,请允许我以全体学员的名义,向两位专家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致以最衷心的谢意!

张翰教授以《三重逻辑统一的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为题,为我们指明了高三政治复习的全新方向——“三重逻辑统一”的教学范式,极具启发性和实践价值。首先,研究高考命题逻辑,要求我们精准把握命题趋势,通过多情境任务实现素养与能力的双提升。其次,梳理教材逻辑,强调以大概念整合知识体系,构建可迁移的学科框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优化教学逻辑,通过阶梯化教学设计,让复习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希望大家深入消化这一理念,将其转化为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协同发展,以科学的方法、系统的思维,共同推动高三政治复习提质增效!

王园园主编以《思政学科学术论文选题及写作》为题,为我们指明了思政学科教研论文写作的方向与路径。她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实践智慧,从选题规划到论证创新,层层剖析,帮助我们强化了问题意识、结构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立足教学实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论文写作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实现“大结构”与“小层次”的有机统一。希望各位老师以王主编的指导为引领,严谨治学、深耕课堂,在教研中践行教育家精神,产出高质量成果,推动思政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让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行动,共同书写思政教育的新篇章!


学员感悟一:

今天的研修活动主要围绕“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与“政治学科论文写作”两大主题展开。如何上好高三政治复习课是高三政治人共同面临的“痛点”和“堵点”。上午,张翰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三重逻辑”统一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讲座。“三重逻辑”即教材逻辑、教学逻辑、命题逻辑,张教授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从“研究高考把握命题逻辑”、“梳理教材内容把我教材逻辑”、“编制教学案形成教学逻辑”三个大的方面指出了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尤其是江苏政治高考与其他省份的区别,同时指出了一些不当的做法,并提出了具体的可实施操作路径,其中很多建议和方法几乎是颠覆了我们平时的认知,对指导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论文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俗话说,名师是“写”出来的,尤其是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更是名师成长的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王园园主编为我们论文写作指点迷津、指明方向。王主编从分享几位作者的论文写作和修改开始,通过具体的案例,指引我们如何进行中学思政学科论文写作,其中有的文章前后修改就达到了八、九稿,由此可见,好文章更是“改”出来的。王主编还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和不当之处,内容丰富,指导性强,使我深受启发。


学员感悟二:

今天的两场讲座让我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完成了一场从“知”到“行”的思维跃迁。专家们的指导既在理论高度上助我们打开了视野,又在实践维度中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路径。两场讲座虽聚焦不同领域,却共同指向“知行合一”的教育智慧。

张翰教授作了《“三重逻辑”统一的高三复习课》讲座,他以课例阐述了“三重逻辑”不分对教学的影响,细细梳理其背后的原因,而后从教材、教学和命题三个维度搭建起高三复习的逻辑框架。张教授用真题案例为我们细致解读了“三重逻辑”的内涵,他强调,要在对高考真题的深度解码和教材知识的精准把握中形成教学逻辑,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张教授的指导让我深刻感悟到,高三复习课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在“三重逻辑”的不断编织中逐步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迁移,实现“教--考”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复习课成为学生素养与能力提升的孵化器。

王园园主编《例谈中学思政学科学术论文写作》的讲座则像一场及时雨,浇透了一线教师“有实践缺理论”的困惑。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王主编用一篇篇论文案例剖开了从教学经验到学术成果的转化路径,结合案例,她从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到投稿等各环节进行了细致而精准的指导,她强调一线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结构意识、论证意识、规范意识和新意表达。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这两场“知行合一”的交流指导讲座,让我们在聆听与学习中明晰了发展的方向,在感悟与反思中深化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今后,我们也定会在探索与实践中坚定前行的步伐。


【卷尾语】

学之愈勤,悟之愈透,践之愈实。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认知的升华;每一次沉淀,都在积蓄破茧的力量。

今天的讲座既赋予我们“科学备考”的精准罗盘,又锻造我们“学术表达”的思想利器。唯有在复习教学中贯穿逻辑的力量,在科研写作中扎根课堂的沃土,方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书写思政教师的理论自觉与实践担当。让我们带着今日所学,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专业成长的新高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