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
——议论文指导之用好例证法
【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是我们沟通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有人认为,直言不讳体现的是一种真诚与坦率;也有人认为,委婉的表达则体現对他人的尊重,彰显修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情诊断】结合你的写作体验,完成表格。
项目 |
是|否 |
1.我能看出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型材料。 |
|
2.我能清楚界定“直言不讳”“委婉表达”的概念。 |
|
3.我有充足的素材可以应用到这个材料。 |
|
4.我知道怎么围绕观点来写例证。 |
|
5.我知道写这类作文应关涉两个方面,谈两者关系。 |
|
…… |
|
【明确概念】
直言不讳:
委婉表达:
无论是平时写作还是考场作文,写议论文的最多,而写议论文,用例最多,几乎离开事例就无法写作。可是,一样用例,为什么有的作文被判以"例子堆砌",而有的却被赞之"用例精当"呢?看来,使用事例,大有讲究,不可习焉不察。那么,使用事例究竟有怎样的艺术性呢?
活动一:明确选例标准。
看看同学们此次作文中选用的例子是否“精当”。
直言不讳 |
委婉表达 |
魏征劝谏唐太宗。 |
晏子使楚。 |
《侍坐》子路回答孔子的问题。 |
《齐桓》孟子劝说齐宣王施行仁政。 |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谈“逐客”弊端。 |
《红楼梦》黛玉临终说的“宝玉,你好”。 |
年轻人张口闭口说口头禅(脏话)。 |
《党章》规定“保守党的秘密。” |
庄子惠施在濠梁辩论“鱼之乐”。 |
对官员(老板、朋友等)提示错误。 |
哥白尼坚持日心说。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韩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 |
《侍坐》孔子对子路的答案“哂之。” |
伽利略坚不改志,认为“地球是会动的”。 |
周恩来化解国家危机。 |
总结:想要用例精当,首先选例的标准是:
活动二:探索例证支架。
阅读下列语段,找出文中观点。判断一下,哪些事实胜于雄辩?他们是怎么写的?
1、委婉的表达在很多社交场合与人际交往中有着重要作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就用委婉的表达达成了自己劝齐宣王行仁政的目的。(陈泓伊)
2、言语的委婉往往能更加灵活地解决各种境况下的问题,并达成自己的目的。春秋时期,晏子使楚,作为一国的外交使者,面对楚王的羞辱,他并没有直接进行反驳,而是巧妙地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比喻,既含蓄地避免了正面的冲突,又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尊严。(郭锡彤)
3、委婉表达,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彰显了个人修养,注意避免张冠李戴,含糊不清。它如同春日细雨,润物于无声,能够在和谐共处中沟通思想,传递情感。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们谈论志向,其中子路的表达令孔子不是太满意,而孔子只是“哂之”并未当众责怪,体现了儒家风范。战国时期,孟子想要推行王道,面对齐宣王的问题,巧妙地转移话题,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我国著名外交家周恩来总理常以委婉含蓄的语言化解尴尬,展现大国风度。古往今来,委婉表达需准确表达,方能彰显礼仪素养。(徐婧文)
总结:想要用例精当,我可以这么写:
活动三:写作实战。
根据提供的观点,选择恰当的事例,进行片段写作。
在追求真理与正义时,直言不讳更适宜。
在人际交往中,委婉表达更能体现我们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
【课后作业】
1、整理笔记。2、选择自己作文的一个片段进行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