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应有鸿鹄志 当骑骏马踏平川 2025-09-02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国家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9-02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青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

一、教学背景

高三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高考的压力和未来发展的选择,许多学生存在迷茫、焦虑、缺乏目标感和动力等问题。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明确人生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理解“鸿鹄志”的深刻内涵,认识到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行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和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个人发展方案。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人生自信,为未来的奋斗做好准备。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励志名言、图片和视频。

准备讨论话题和分组活动材料。

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录制简短鼓励视频(可选)。

准备纸条和信封用于“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少年(5分钟)

朗诵名言:诵读百年前革命者对于青年的寄语:“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和新时代领路人的期许:“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鸿鹄志?”“为什么青年要有鸿鹄志?”

揭示班会主题——《青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并简要阐释其含义。

(二)明志:鸿鹄之志的内涵(10分钟)

讲故事:讲述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立志故事。

名言赏析:分享古今中外关于立志的名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深度解读:引导学生讨论鸿鹄志不仅是个人理想,更应与时代发展、国家需要相结合。

(三)自省:认识自己,改变自己(10分钟)

寻找优点: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长处,学会欣赏自己,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

正视不足:鼓励学生勇敢正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如:作业抄袭、时间浪费、上课效率低、缺乏计划等),并认识到这些是“通往成功之路的绊脚石”。

习惯养成:介绍习惯形成的三个阶段(刻意不自然、刻意自然、不经意自然),强调21天重复形成习惯,90天重复形成稳定习惯的规律。

(四)践行:如何实现鸿鹄志(15分钟)

分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实现梦想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克服?

冲刺攻略:结合高考背景,分享具体建议:

目标分解:不仅设立高考大目标,更要制定每日小目标。

策略计划:不同学科采用不同方法,稳扎稳打与逐步攻克相结合。

夯实基础:持续记忆和重复,打好基础。

查漏补缺:了解掌握知识情况,动手练习,彻底掌握。

平衡协调:平衡各科学习时间,平衡学习与休息。

学会拒绝:拒绝不必要的社交和干扰。

有效沟通:善于向父母和老师寻求帮助。

反思总结: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稳定心态:保持平常心,不骄不躁。

保证睡眠:保证休息,保证白天的效率。

经验分享:邀请班级中学习得法或进步显著的同学简要分享心得(可选)。

(五)激励:殷殷寄语,助力高考(5分钟)

大学寄语:展示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对高考生的鼓励话语。

教师寄语:班主任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和祝福,如:“三载拼搏,六月圆梦!”

视频激励:播放简短励志视频(如:《冲刺吧,追光少年!》等)。

(六)升华:表达心愿,庄严承诺(5分钟)

写给未来的一封信:让学生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目标大学、短期计划和激励话语,装入信封封存,约定毕业后或高考前开启。

集体朗诵:全班起立,齐声朗诵激励话语。

齐唱歌曲:全班齐唱励志歌曲,在歌声中结束班会。

六、教学延伸

设立班级目标墙:将学生的目标大学或理想粘贴在教室一角,形成互相激励的氛围。

成立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建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定期交流。

个别谈心:班会课后,班主任可有针对性地与需要进一步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七、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班会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情感投入。

成果性评价:通过学生制定的计划书、“写给未来的一封信”等内容,了解学生的接受度和思考深度。

后续跟踪:关注班会课后学生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变化,检验班会的长期效果。

八、教学反思

注重情感体验:通过故事、名言、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强调实践导向:不仅讲“为什么”,更注重“怎么做”,提供具体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主体参与:设计讨论、分享、写信、朗诵等多种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和表达。

注重后续延伸:将班会效应延伸到课后,通过一系列活动巩固和强化班会效果。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活动,激发高三学子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立鸿鹄之志,践踏实之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 阅读(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