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审读叙述性材料中的对比关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晋名士王子猷,在一个大雪之夜,兴之所至,连夜坐着小船去看好朋友戴逵,快到达时却随即转身回去了。有人不解,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很多人在旅游或者参加一些活动时,虽然现实不如预期,或者对活动本身不太感兴趣,但往往会说:“来都来了。”从而选择继续下去或者接受现状。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一、情景思考
观察老师动作,写下你的猜测:
老师拿起矿泉水瓶却放下没喝,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观察事件时,要关注行为背后的________________,而不仅仅是动作本身。
原因、动机
二、基础训练:拆解材料
阅读作文材料,完成表格
|
王子猷的故事 |
现代人的现象 |
|
现象 |
不同 |
|
|
|
|
||
|
|
||
|
|
||
原因 |
行为动机 |
享受当下兴致 |
完成目标/形式主义 |
本质 |
人生态度 |
追寻内心真正需求、不执着于结果 |
被现实束缚、勉强将就、从众行为 |
四、纠错练习
(一)分析错误案例
错误立意:“做人要随性”或“坚持就是胜利”
分析错因:只看到________,忽略了材料的________关系。 某个故事 对比
改正方法:在草稿纸上画“对比天平”,左边写________,右边写________,提炼两者碰撞的核心(如“心灵自由与现实的平衡”)。
(二)重写立意示范
原句:“享受过程” → 升级为:
在坚持与放弃间寻找心灵的自由
面对现实与自我期待错位时,要勇于问自己内心所想
正视内心需求,坚持生活的主动权,以获得更充分的幸福体验
五、实战演练
材料: 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用三问法分析
1. 不同点:庄子关注________,惠子关注________ 感性体验 理性分析
2. 选择差异:庄子________ vs 惠子________ 用心感受 用脑思考
3. 生活态度:________ vs ________ 诗意栖居 科学精神
提炼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间,我们应随心而为
感性拓展认知的广度,理性构筑认知的深度
六、总结与作业
口诀记忆: 一画表格________,二问 ,三联________明观点。
找不同 差异找原因谈本质 现实
用观点回读作文材料,验证立意对错
拓展延伸: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期,“China Travel”成为国内外视频平台上的热门标签,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和博主进入中国,用他们的视角向世界介绍中国,展示中国风貌。据统计,仅在TikTok上,关于中国旅行的词条观看量就高达七亿。
从“China Travel”的爆火中不难看出,世界正迫切地希望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而中国也以一个更开放、包容的姿态去迎接这份热情。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在接下这波巨大的流量时,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能做些什么?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考:如何审读非对比关系的叙述性材料。
一看现象
二看本质(原因)
三联现实(导写语)明观点
“China Travel”成为国内外视频平台上的热门标签,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和博主进入中国
世界正迫切地希望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中国(政府及人民)也以一个更开放、包容的姿态去迎接这份热情
联想与思考:现象、意义、原因、怎么做
观点: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
自觉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
真诚待客,坦诚交流促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