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爱问为什么的教师成长快》读后感 2025-09-06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爱问为什么的教师成长快》读后感

通读《爱问为什么的教师成长快》一书。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何捷老师对时间与创意的看法。

为什么“我总是没时间”这是何捷老师在这本书中的一个小标题,这不仅是一线教师,也是越来越多当代人的想法。为什么同样一天24小时,自己过得满身疲惫,回到家只想休息,而其他人似乎还有剩余的时间干点感兴趣的事呢?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只有你爱不爱时间,想不想有时间”,“碎片化的时代”导致大部分人的时间都是被分割成一小片,而过分讲究“仪式感”的人总会忽略掉,不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是几个小时才被称之为时间,2分钟,5分钟也是时间。而这样的时间太短,从我们的身边溜过去,却被视而不见。

在教学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总是没时间”,当老师布置练习的时候,是否规定具体的时间以及布置的方式都会对小朋友上交的速度产生影响,常常是有了具体的时间规定,或者告诉他们今天所有的作业就是这些,没有其他额外作业的情况下,整体完成的速度以及正确率都较高。反之,当教师不规定时间,或者源源不断地在学生完成一项作业后布置下一项,那么总会多出一小批“来不及”的人。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质是学生的目标是否明确、时间观念的养成以及心态。当明确一项事是必须完成并且老师是提前告知,他们的心态是我要积极完成,剩余的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而反之,当事务源源不断地涌来,那么心态就会变成,反正做完了这一项还会布置下一项,不如慢点,还能少完成一些。

从学生推及教师,没有时间的背后除了大环境的影响,有时心态也十分重要。当教师学会给自己找时间,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课”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何捷老师在书中提到“课堂教学仅带给儿童快感,营造的是短暂的幻象,还在较低层次,课堂教学带来恒久稳定,真实存在幸福感的,则属相对高级层次。那如何多一些稳定的“幸福”呢?

答案也很简单,遵循学生的自身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让课堂成为“自主课堂”。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的学习,一个个概念的习得,一个个定理的获得,都是根据从已有知识转化成新知识,那么如何转化 ,在现代背景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探索的方法显得尤为关键。

当学生已经获得方法,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稍加提醒注意事项,学生经过探索,结论变总结出来,这样的课堂难道不幸福吗?学生有了充足的探索时间,而教师也不需要在讲台上唱着观众寥寥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