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月光曲》功能性读写学习单
——让旋律在心间流淌
有间功能读写教室
学习任务一:讲出传说中的心情线
学习活动1:讲讲动人的传说故事
提示:读读词语,并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德 国 莱茵河 一所茅屋
贝多芬 皮鞋匠 盲姑娘
学习活动2:说说“没想到”的情节
当贝多芬走在小路上,没想到 ,心里想 。
当贝多芬 ,没想到 ,心里想 。
当贝多芬 ,没想到 ,心里想 。
当贝多芬 ,没想到 ,心里想 。
学习活动2:绘制“没想到”的心情。
提示:如果你是贝多芬,在每一次“没想到”背后都藏着一份心情,选一选词语,并试着绘制一条心情曲线。
感动 |
平静 |
惊喜 |
惊讶 |
好奇 |
心疼 |
震惊 |
失落 |
|
学习任务二:听出乐曲中的旋律线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学习活动1:读读文字,想象画面
提示:读读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几幅画面,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学习活动2:根据画面,感受旋律
提示:根据想象中的画面,圈画关键词,选出三个最合适的情绪术语来描述《月光曲》的旋律。
舒缓、悲伤、诙谐、升腾、跳跃、激昂、欢乐、绝望……
学习活动3:根据旋律,感情朗读
提示:用三个情绪术语绘制旋律线,并根据旋律线感情朗读。
|
学习任务三:写出月光中的情绪线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学习活动1:读片段,比较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学习活动2:说情绪,体会旋律
起初, ;高潮, ;结束, 。
学习活动3:看资料,感受命运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他3岁时丧母,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跟随父亲华清和学习音乐,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18岁时,他已经因其出色的演奏能力而在无锡道教音乐界享有盛誉。他在34岁时因患病而双目失明,此后便以街头艺人的身份谋生。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学习活动4:听音乐,书写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