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蕾推荐文章《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主动学习——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2025-09-0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简评:

该论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主动学习——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以“圆的认识”为教学载体,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构建数学概念,实现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认知跨越。作者徐国惠老师基于认知心理学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拼剪图形—创造工具—发现特征”三个层次的任务链,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拼图、改良工具、安装车轮等真实活动,主动探索圆的本质特征(圆心、半径、直径等),并在过程中渗透极限思想、工具创新意识与数学应用能力。

论文突出优点在于:

· 任务设计具有层次性与启发性,从直观操作到工具创造再到概念发现,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 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如“安装车轮”“画脚丝”等任务,使数学知识自然融入真实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应用性;

·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肯定—否定—再肯定”中不断完善认知,体现了深度学习与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

推荐理由:

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推荐用于教研活动或教学改进,理由如下:

1. 体现新课标理念:任务驱动教学紧扣“做中学”“用中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符合2022年版课标对实践性、综合性与思维性的要求。

2. 提供可迁移的教学范式:文中三个任务模块清晰完整,策略具体,便于教师借鉴应用于其他图形与几何主题的教学设计中。

3. 注重工具创新与思想渗透:通过“改造工具—创造圆规”等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圆的特征,更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创新意识,是一节融数学、技术、思维于一体的好课例。

4. 强调认知建构过程:论文展示了如何让学生在操作、辩论、验证中自我建构知识,而非被动接受结论,对推动课堂教学转型具有启发意义。

推荐一线数学教师深入学习本文,尤其适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研究、公开课设计或校本课程开发中作为典型案例参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