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2025.8年度总结
作为一名刚踏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新教师,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这一学年,是我职业生涯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在教学探索中不断成长、在实践反思中持续进步的关键一年。有幸加入名师工作室,我得以在前辈的指引与同伴的互助下,围绕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强化与学生成长赋能展开工作,现将本学年的教学与成长历程总结如下。
本学年伊始,我便清晰认知自身优劣势,以此为基础锚定成长方向。我对英语教学怀揣饱满热情,这份热爱成为我投入教学工作的内在驱动力——无论是课前反复打磨教案、筛选贴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素材,还是课后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批改作业时细致标注易错点,我始终愿意花费额外时间与精力,只为让教学更具实效。同时,我注重与学生建立平等且真诚的沟通桥梁,课堂上通过提问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节奏,课后利用课间、自习课倾听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困惑,小到单词记忆方法的纠结,大到语法知识体系的混乱,我都会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建议,比如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制定“每日10词+简单句型仿写”的小目标,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英语原著和经典电影,助力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也让课堂氛围始终保持轻松且积极的状态。
但作为新教师,我也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本学年的实践中逐步寻求突破。起初面对教学任务与备课工作的双重压力,我常陷入时间分配失衡的困境——有时为了设计一节生动的阅读课,花费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却导致作业批改延迟。对这一问题,我在9月新教师培训中学习了时间管理方法后,开始尝试制定每日任务清单,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反思总结等工作按优先级排序,合理划分时间区块,逐渐实现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平衡。在学生评估与反馈方面,最初我给出的反馈多停留在“语法错误较多”“书写需改进”等笼统表述上,学生难以明确具体改进方向。11月学习期中考试考后分析方法后,我开始优化反馈策略:批改作文时,不仅标注错误类型,还会在旁侧写出修改建议,如“此处可使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使句子衔接更流畅;针对听力错题,我会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是“单词不认识”“连读没听清”还是“审题不仔细”,并配套提供针对性练习。此外,在专业素养上,我起初对知识点的把控不够精准,备课时常出现“内容过难学生听不懂”或“内容过浅缺乏挑战性”的问题。通过11月研读《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高考蓝皮书,以及每周听课,我逐渐掌握了“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准备课”的技巧。
从教学实践推进来看,本学年我以学期为单位,分阶段落实目标,逐步提升教学能力。2024年9月至12月的第一学期,核心任务是快速适应教学环境、夯实教学基础。9月,我认真参与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系统学习了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从教案撰写规范到课堂纪律管理方法,从作业布置原则到学生评价标准,每一项内容都详细记录并在后续教学中严格落实;首次教研组会议上,我明确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与教研活动安排,主动将个人教学计划与教研组整体规划对齐。正式上课后,我坚持每周至少听2节资深教师的课,详细记录听课笔记,并在课后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反思。10月,我开展了首次校内亮相课,课题为“Unit 3 Friendship on the rocks, please advise”,课后同事与导师指出了我在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上的不足, 不仅仅是听课,也慢慢在学习如何评课。11月期中考试前后,我重点学习了复习资料准备与考后分析方法:考前,我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中的易错点,整理了“词汇+语法+句型”三合一的复习手册,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点;考后,我对班级成绩进行了精准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错题类型进行了个性化分析,并利用班会课开展成绩分析会,为学生制定了“错题订正+薄弱环节强化”的后续学习计划。12月至2025年1月,我完成了期末考试的相关工作,并对第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了全面总结,梳理出“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仍需加强”等问题,为第二学期的教学改进明确了方向。
2025年1月至6月的第二学期,我将重点放在深化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上。1月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英语教学法教程》一书。同时,我积极参加了工作室的各项培训活动。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作为陪赛人员参加无锡市基本功大赛培训,也是这此宝贵的陪赛经历让我意识到自身语言素质的退化,在空余时间,搜集英语学科类问题锻炼自己的口语和思维。 5月中旬,根据江阴市新教师培训考核要求,在基地学校江阴市高级中学完成了基地公开课。 6月,我对第二学期的教学进行了总结,整理了本学期的教案、课件、试题、学生作业等资料,建立了个人教学资源库,为后续教学提供了便利。
2025年7-8月的暑假,我并未停止成长的脚步,而是围绕“前瞻规划”与“专业提升”开展工作。一方面,我结合本学年的教学实践,制定了下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同时,时刻关注班级内学生英语学习的状态,在暑假期间,督促学生每日作业的提交。此外,我还结合本学年的教学实践,撰写了题为《迁移英语视域下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以译林版必修一Unit 3 Rreading为例》的教学论文,并在暑假末提交,尝试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实现从“实践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历程,我从最初的紧张焦虑,到逐渐适应教学节奏,再到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名师工作室前辈的指导、同事的帮助与学生的配合。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教学中仍存在不足。未来,我将继续秉持“深耕细作,笃行致远”的理念,不断打磨教学技能,强化专业素养,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能力投入到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让每一节课堂都成为学生思维成长与智慧启迪的平台,也让自己在教学之路上稳步前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师。
2025.9-2026.8年度规划
2025-2026 学年,我将以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围绕教学实践、学生培养、教研突破与自我成长四大方向系统推进工作。在教学实践层面,我即将负责高二英语教学,结合高二 “承基础、启高三” 的关键定位,更加精准有效的备课。
在学生培养方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一方面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每次测验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进步点,每月与 3-5 名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其学习困惑与需求,例如为基础薄弱学生制定 “每日 10 词 + 1 句” 的积累计划。
教研提升层面,将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研究,主动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英语教研活动,每月至少参加 2 次区级教研会议,每学期至少承担 1 次校级公开课;同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每课微总结,并积极与同组教师交流分享,共同优化教学方法;此外,关注英语教育前沿动态,定期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学习》等专业期刊,每学期至少学习 1 门线上优质课程(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英语教学资源),将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等先进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创新性与科学性。
自我成长方面,将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首先,强化自身语言能力,每日保证 30 分钟的英语听说练习(如收听 BBC Learning English、观看英文纪录片),同时不间断刷题,尤其是高三卷和考研英语,了解高考动态同时进一步夯实语言基础;其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使用希沃白板、ppt等工具制作更高级的互动课件与教学视频,尝试在课堂中引入 AI 英语学习工具;最后,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每学期阅读 1-2 本教育名著并记录教学心得与感悟,每学期至少撰写 2 篇教育叙事,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的高中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