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的诗和远方 ——《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读后感 张晶晶 2025-09-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追寻教育的诗和远方

——《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读后感    张晶晶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教育似乎也逐渐被功利化的阴影所笼罩,学生们在题海中挣扎,教师在应试的框架下疲于奔命。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始终在探索:怎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理想?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带着这些疑问,我深入阅读了《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一书。书中所阐述的前沿教育理念和鲜活的教学实例,不仅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也加深了我对地理教学的理解。

一、教育的本质:幸福而非负担

开篇,作者便直击要害,提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心中沉睡的教育初心。我们常常忘记,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非灌满瓶子。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生们往往失去了探索的乐趣,教师也忽视了教学的幸福感。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幸福教育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收获职业的满足。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分为认识全球、认识区域两个部分,共五个主题,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贯穿其中。地图作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设计丰富的活动场景。在《地图的阅读》课程中,我采用了校园寻宝游戏的形式,通过积分闯关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解密藏宝图。整个课程利用积分激励机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当学生们依据线索找到宝藏并将其带回教室时,那持续不断的掌声便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证明。通过绘制地图、藏宝和寻宝的活动,我们不仅达成了关于地图知识的教学目标,还结合实际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实践技能。

二、理想课堂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第二章深入探讨了理想课堂的模样。作者强调,理想的课堂应当是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场所,而非教师单向灌输的讲台。这里,每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被听见,他们的个性得到尊重,潜能得以激发。书中描绘的理想课堂图景,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者而非控制者,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

江阴初中地理还是会考科目,尚未成为中考的加分科目,所以相较于其他学科,地理课程更多的探索空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我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点,可以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理解地理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甚至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奥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与他人合作。初中地理课堂的这种转变,正是对教育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幸福。

有的学生对星体宇宙充满好奇申报了星空观察课题,他们带来了小型天文望远镜,并现场组装以教大家如何使用。恰逢那段时间有月全食和超大狮子座流星雨,他们小组还特意在空旷的山地进行探测,并进行了小组展示。有的小组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方向定位他们现场尝试了钻木取火以及饮用水过滤等野外生存技巧。有的小组学生利用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图,描述了北纬30°经过的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并设计了一本校本教材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带——北纬30°

新课标实施后,我们深入落实课标要求,创设情景,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以肯德基餐品研发为主线来讲解世界的气候,以古代雨泽奏报为主线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通过识雨泽、拟雨泽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多变的天气学习中,我们以火烧赤壁为故事背景,而在地形图的判读中,则以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内容进行跨学科教学。

书中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点燃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还教会了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和合作。初中地理课堂的这种变革,深刻反映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它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渴望的火花,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幸福。
   三、情感与智慧的交融:教育的双翼
   书中第三谈到了情感智慧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它指出,幸福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滋养与智慧的启迪。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这部分内容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与人格成长,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们依据跨学科主题活动“美化校园”的内容进行了初步尝试。学生们分组设计了绿化方案,发现食堂后面的竖格是一个理想的展示地点。然而,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那里寸草不生,主要是因为地面覆盖着施工后留下的工程碎石。因此,在经过初步讨论后,我们决定首先更换土壤以改善环境。换土的工作量巨大,甚至需要动用卡车和铲子。经过同学们的精心照料,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朵蓝色的小花,随后其他花卉也相继绽放。原本光秃秃的墙面和杂乱的泥土痕迹让这片梦想花园缺乏美感。在同学们的提议下,我们开始了美化工作,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圆周设计,并邀请美术老师共同参与绘画。我们变成了粉刷匠,对墙面进行了美化完成二十四节气墙面这个活动融合了合作、劳动、自然、欢笑,以及小伙伴们的默默成长。孩子们播种下的勤劳、期待和快乐,在创新中收获了成长。

四、反思与行动:共筑教育乌托邦
    读完《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满怀希望。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课堂。

书中提出的“理想课堂八讲”为构建理想地理课堂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生活实例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可以结合天气预报,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2.注重体验,引导探究:地理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层面,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地图绘制、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在探究中提升能力。
  3.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分组,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变化。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是主要的教学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教师还可以实现课堂迁移。通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德育内容,渗透德育元素。以《水资源》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以及利用情况,设计了“节水中国,你我同行”学科德育活动,同学们成立“红领巾寻源小队”,探寻江河湖泊中的水变成饮用水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节水小妙招,制作手抄报、短视频宣传倡议节约用水。随后带领学生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研学活动,思考如何制定一个保护水环境的宣传方案,实践活动完成后再回到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从农业、工业、生活三个方面处理当前的水资源问题,在沉浸式的研学活动中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增强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和我国国情。

构建理想的地理课堂,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这种幸福来自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来自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来自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也更好。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总之,《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刻启示。它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和创新,就一定能够打造“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的好课堂,追寻教育的诗和远方

 

  • 阅读(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