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燕:用现代科技引领教育的浪潮 ——阅读《教育,一起向未来》读后之感 2025-09-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2019年世界移动大会论坛上面发布的《5G+智慧校园白皮书》,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雪亮校园、数据分析、5G特色应用六大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宣布将通过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赋能智慧校园建设,这标志着5G技术在教育上应用的开启。

在这个暑假期间有幸阅读了教育家、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撰写的教育理论书籍《教育,一起向未来》,本书以文化为基石,以新时代、新教育,向更好的未来为目标而撰写,书中还有很多关于我们现在关注的热门话题“新时代,新教育”“在‘双减’和5G科技浪潮来临之际,教育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等主题,也同时告诉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环境下的教师应所具备的必要条件等等。

那么接下来我将自己所阅读的感悟总结如下:

一、阅读是一座灯塔

我们常常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古至今我们都一直强调着读书所带给我们的诸多好处。就像朱老师所讲一样儿童用阅读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塑造美好人格,这样儿童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章当中的第一章提出:少年阅读强,则中国未来强。我们知道随着近几年来电子产品的席卷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智能手机、iPad、电子书等等一些高科技设备,这也使得我们的孩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那么如何让儿童爱上阅读?儿童怎样阅读?阅读对于儿童有哪些好处?这一章节都给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见解。从阅读本身出发可以丰盈着儿童的精神世界,可以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人生、对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念。既然阅读有这么多得好处但是目前也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对于儿童阅读的研究和引导不够,没有解决好“孩子们要阅读什么样的书”“孩子们怎么样更好地阅读”。二是儿童阅读的方法问题。但是积极地也可以看到我们现在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进行了教育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阅读会成为儿童的生活习惯,他们会主动追求和创造幸福充实人生。

在第一章当中还有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单元:让孩子们在最适宜的年龄拥抱最合适的经典,我们知道我国是有着5千年文明的古国之一当中不乏有着很多先民智慧经典之作,但是回望现在儿童接受这样的文化其实是不多了,其中朱老师认为接受经典非常之必要,可以概括为经典承载的文化价值总的来说体现了“真善美”的标准;可以让儿童尽早走进本民族的经典著作;儿童的眼光与成人的眼光是不同的。总的来说中小学在不违背自身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早地走进经典,以正确的方法,阅读这些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与精神的著作。

二、父母应是榜样的作用

人生就是在跑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向前,才能不断

成长。父母成长,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更能天天向上。这是在第二章开篇的一段文字我是非常赞同的。只有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成长我们的家庭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孩子的学习各方面才会能加的出色。父母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成长,用自己的成长故事、成长榜样影响孩子是不够的。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锻炼健身,与孩子一起郊游、一起走进大自然等等。

同时本书当中也给了很多没有经验的父母亲一些解决共同成长的方式方法陪伴、阅读、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总而言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特别是家庭教育,发于童蒙、启于稚幼,是从孩子无意识时便潜移默化,深入其骨髓的,是真正性格养成、品性端立的根基,更需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三、教育链接未来

未来高速发展的未来跟现在没有鸿沟,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我们现在

就是站在长河之中,未来需要我们现在的孕育,未来的教育其实就孕育早今天的教育之中。本章节主要从我们目前热门的“5G”技术、“双减”政策、“大数据”时代等等方面着手来说明。可以说这些变化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变化,那么面对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的我们教师,朱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的良好的建议。

可以欣慰地看到很多作者对于未来的中国教育有着殷切的期盼和美好的祝愿,通过是哪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学校形态的改变。再次的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因此我们需要举全国之力,对未来的学校进行全面的设计。像文章当中也提到:1、努力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社区2、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3、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这些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只有拥抱这种改变,积极推进教育的创新,就能够克服各种难题,创造教育的未来,赢得中国的未来。

看完全篇朱老师所著的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青年教育者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在之后的工作当中也会不断的谨记习总书记对我们教师的殷切期盼,努力提炼教师的工作本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同时做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有扎扎实实在自己的“土地”耕耘一定可以收获一整个“桃园。”


  • 阅读(6)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