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总第( )课时 主备人 袁同舟
一、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
|
二、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结果)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崛起”“光耀门楣”“为之一振”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1-10自然段,体会第一个故事中周恩来两次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并能有感情朗读。 3.能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借助表格,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说清楚课文主要内容。 |
|
三、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借助表格,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说清楚课文主要内容。 |
|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
|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
|
情境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吗? 这节课老师想请你们当校园文化宣讲员,传播我们的校园文化,走进校训背后的故事,想不想挑战一下?好,那这节课就要认真学。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周恩来) 2.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看,多么英俊儒雅,气度不凡,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他的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我们的校训,是周恩来少年时期所说的一句话。 3.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崛起原本的意思是山峰突起的地方,这里是指中华民族的兴起、富强,学生释题:为中国的兴起而读书,为中国的富强而读书。) 任务一:结合语境,学习生字词 1.周恩来为什么会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大家看读书要求,请同学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共讲了几件事。 2.出示词语:惩处 严肃 清晰 抱负 胸怀 赞叹 训斥 分量 光耀门楣 为之一振 当效此生 ① 学生读,正音(为 表示原因或目的时都读第四声) ② 这组词当中还有许多生字,你觉得在书写时有哪些注意点? 预设:肃,下半边的笔顺为先两边后中间。 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赞,左边的“先”弯钩要变成提,第六笔竖提。(师范写)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上的第一个任务,注意同学们提到的书写要点,工整地把生字写下来。写完后对一对答案,将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任务二:走进修身课,见证誓言的诞生 1. 同学们写得很认真,写完了就坐端正示意。这些词语中有你不理解的吗? 预设:惩罚处分;远大志向(联系实际);训诫斥责(拆字组词);重量(近义词) 光耀门楣;为之一振;当效此生 理解词语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让我们走进课文,这个词语在哪里出现了?课文中的哪个场景?(修身课上) 2.修身课是什么课?(提高自身修养的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道法课)在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引读)有学生回答:为家父而读书,有学生回答:为明理而读书,有学生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带入文中理解,你觉得光耀门楣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在古时候,大门是这样的,大门上方的横木就叫作门楣,那时的人们觉得只有读了书,做了大官,家里的大门才配得上门楣,所以光耀门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光宗耀祖”。(这些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呢)【板书:我→家】 3.但周恩来的回答却和他们不一样,他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自己?家?不是的,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富强而读书。【板书:我→家→国】 同学们,小小的年纪就要把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扛在自己的肩上。他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清晰而坚定)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谁来读一读?(如果语速慢一点,再想象一下,就能读得坚定有力) 1. 这句誓言周恩来说了几次?(两次)同样的回答给你的感觉相同吗?(第二次更加坚定)重复两遍,我们学过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第二遍要比第一遍更加铿锵有力。 2. 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一读,我们把这经典的动人的时刻再现出来,我来读魏校长的话,你们来读周恩来的话,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读叙述性的语言,行吗?谁来读叙述性的语言?你来。 任务三:抓住主要人物,把握主要内容 1.我们用朗读再现了那堂修身课,那么周恩来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誓言呢,这是有许多原因的,课文中也写到了。你们从课文中读到了几件事呢?(三件) 你是怎么发现的?这三件事都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呢?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梳理一下。 时间 地点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2.梳理了事情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就可以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也为我们讲好这件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学们,想要做一名合格的校园文化宣讲员,讲述校训背后的故事,仅仅梳理好时间和地点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将这篇长长的课文读短,你有什么好办法?(概括) (出示单元篇章页)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会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就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贴:主要人物 事件】 3.有一位同学,已经率先将自己讲解第一件事的录音发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好,我先来说说第一件事,在新学年的修身课上,面对魏校长的提问,周恩来坚定的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说的简洁吗?) 她说的简洁吗?【出示】大家看,这就是她说的短短的几句话,那你发现她说简洁的小妙招了吗?来,这位女生。(她的小妙招就是把一些重要的话留下来,然后把一些不重要的话删掉,然后概括出来。) 她把什么重要的话留了下来?(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说的那句誓言) 【板贴:主要人物 事件 周恩来 立下读书志向】 所以我们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来进行概况。本课的主要人物就是周恩来,第一件事我们概括成小标题就是——立下读书志向。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个小妙招,借助学习单上的表格,把第二、第三件事说简洁明了。说的时候,可以用上表格中开头这句话,写完后同桌之间相互练一练,开始。 4.练得怎么样了?谁来说说第二件事。(12岁那年,周恩来在奉天上学时,听到伯父对他说中华不振这四个词,他疑惑不解) 同学们,他说的怎么样?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中华不振”“疑惑不解”把事情说简洁了。就像他一样,自己再说一说第二件事。(生练习)谁再来说说。 5.同学们真是越说越自信,越说越好。这件事是周恩来听伯父说的,我们可以凝练成一个小标题,叫做——耳闻。【板:耳闻 中华不振】如果说第二件事是周恩来听到的,那第三件事就是周恩来——看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凝练成一个词——【板:目睹 中华不振】 6.第三件事说起来略有难度,因为这件事儿里面的人物比较多,内容也比较长,谁来挑战挑战?(一个星期天,他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了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负却无处说理的场景,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评价:他抓住了主要人物做了什么来说,就把这件事给说简洁了,“他看到了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负却无处说理”短短几个字把这几句话变短了,你们也试着像他练一练。 7.好的,同学们,课文通过三件事来写誓言的由来,我们刚才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这三件事,下面我们要开始选拔宣讲员了,要把这三件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的时候留意评价表中的要求。至于你们想从哪一件事开始讲起,你们自己是可以选择的,自己练一练吧。 8.生练习,师指导。下面我们进行校训宣讲员现场面试选拔环节,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选2~3位学生讲,两个顺序都要讲到,时间顺序和课文顺序),学生通过评价表互评 刚才这两位同学都是从12岁那年开始讲起的,有没有同学是从第一件事开始讲起的?恭喜这几位宣讲员竞选成功。 9.(对板书)所以,同学们,这三件事存在着因果关系。像这样,由多件事组成的文章,我们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展示交流平台) 请你选择一种顺序,用上这个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别忘了在评价表上给同学打一打分。 小结:总结全文,回扣学习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了周恩来立下誓言的难忘时刻,还当了一回校园文化宣讲员,讲述了我们校训背后的故事。希望你们将这句校训牢记心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探寻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最后布置一项作业,读一读学习单中的资料卡,结合文章的第三件事,在你感触深的地方写一写批注,下节课我们分享交流,下课。
|
备注 |
板书设计 |
|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字范写:肃 赞 主要人物 事件 我→家→国 周恩来 立下读书志向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