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田忌赛马
江阴市实验小学 朱敏豪
教学目标:
1.会认“策、荐”2个生字,会写“赢、策”等生字,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字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3.标画齐威王和田忌的对阵图,推测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推测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任务一、概述故事、学习词语
活动1:导入新课
1.学习新的单元之前,我们都会关注单元导语。
出示单元导语(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看来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我们——(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智慧的故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起读课题。
3.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指生答,师相机归纳:谁和谁赛马?怎么赛?结果怎么样……其实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就是想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让我们到文中寻找答案。
活动2:概述故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读的时候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答疑解惑。通过刚才的阅读,你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指生回答)
(1)起因:谁和谁赛马?(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
(2)结果:谁赢了?(田忌取胜了)
(3)经过:怎么赛的?A.孙膑给他出谋划策。B.田忌用下等马对……(是谁教他这么做的?→A)C.调换了出场顺序(你真聪明,都发现了孙膑的方法了)。
3.整体感知。谁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给田忌出谋划策,最终田忌取得了胜利。
活动3:学习生字词
1.“赢”: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比赛的结果必然是“一输一赢”。“赢”字是生字,还特别难写,它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一起说(亡、口、月、贝、凡),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2.“出谋划策”:那田忌以往跟齐威王赛马通常都是——(输的),输多了就需要别人来给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赢一次,给别人想办法就叫“出谋划策”。“划策”就是把好的办法刻在竹简上给别人看。因此“策”字是竹字头,下半部分注意不封口,伸出手跟老师写一写。
3.“门客”:在古代,给王公贵族出谋划策的人叫“门客”。那给将帅出谋划策的人叫什么——“军师”。孙膑在故事中的身份——(先是田忌的门客,再是齐威王的军师),在赛马比赛中展露才华的孙膑,成功获得了齐威王的赏识,得到了重用,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任务二:关注人物、辨析思维
活动1:学谋略
1.连一连。刚才同学们在概括故事内容时说道:孙膑给田忌出谋划策,帮他赛马赢了齐威王。那他究竟给田忌出了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的对阵图连线。
2.说一说。都连完了吗?现在就让我们来重现那场千年以前,惊心动魄的赛马现场。老师当齐威王,你们现在就是田忌。
(1)比赛开始了!我先出上等马,你们准备出什么?——(下等马)我遥遥领先,赢得太轻松了。
(2)我接着出中等马,你们出什么?——(上等马)哎呀,就算是大王我的中等马,也终究只是中等马,还是跑不过你的上等马啊!
(3)我只有下等马了,你们呢?——(中等马)真可惜只差那么一点就赢了!
(4)现在三场都比完了,谁赢了?——(我们赢了)可你只赢了两场啊?——(三局两胜)愿赌服输,恭喜你田忌,冠军是属于你的!
3.想一想。但是我就想问问你啊,田忌,你以前从来都赢不了我,今天是做了什么改变,怎么突然就这么厉害了?——(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原来如此,真是精彩绝伦的排兵布阵,我输得心服口服!
活动2:做军师
1.出示情境。在这个故事中,比起赢了比赛的田忌,最出彩的人物其实是——(在幕后出谋划策的孙膑)。那今天,就让我们坐上时间列车,穿越时空,回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比赛的前一天,请你们来当一当小孙膑,老师来当田忌,给我出出主意。
唉孙膑啊孙膑,我赛马又输给了大王,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输了。我想赢一次,你们愿不愿意帮帮我?——(愿意)!光嘴上说愿意可没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计策才能真正帮到我哦!我想起来了,你们曾经跟我说过,学成下山时,你们的老师鬼谷子曾经给过你们几个锦囊,如今碰到了困难,不正需要它们发挥作用嘛,我们一起来看看锦囊里面藏着什么妙计!(你的老师给你的锦囊,你亲手来拆)
2.思维方式一:归因
(2)找原因
归因,顾名思义就是归纳原因,找原因,找什么原因?——找我连输三场的原因。我也很好奇为什么我一直会输给大王,小孙膑们,你们能找到原因吗?默读课文,找到的举手。
指生回答:我认为是因为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为上中下三等……
师相机点拨:相差不多就代表还是有差异的,那必然是谁的马最快?——(齐威王)。对嘛,因为他是王,所以他一定享有者全国最好的资源,拥有最快的赛马。虽然齐威王是王,但我田忌也是个大将,我的赛马虽然比不过齐威王的赛马,但是慢得多吗?——(不多),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相差不多”。
那为什么我就看不到这个原因呢?孙膑,你是怎么发现的?——(因为之前观看比赛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原来如此,我之前只关心了比赛的结果,而忽略了去仔细观察比赛的过程。看来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人啊。(板贴)
(2)给支架(出示关联词)
那现在就请你用上这组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把你发现的失败原因归纳出来:将军你之所以会连输三场,是因为你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威王的马慢了一点点。
(3)得启示
用了第一个锦囊,我才发现,虽然我一直输,但其实我离胜利只差了一点点啊。
3.思维方式二:寻优
(1)找优势
第一个锦囊果然有用,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寻优,寻找优势。审视自身,既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这就叫“寻优”。
身为我的门客,你们可得好好帮我找找优势啊?
默读课文,想一想比起齐威王,我有什么优势?
指生回答:田忌的上等马要比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都厉害,田忌的中等马也比齐威王的下等马厉害。
师相机点拨:很好,你找到了我的优势。我毕竟是齐国贵族,我的上等马虽然比不过齐威王的上等马,却也不是中等马和下等马能比拟的。
(2)给支架(出示关联词)
那现在就请你用上这组关联词(虽然……但是……),帮我找找优势,给我树立点信心:将军,虽然你的上等马比不过大王的上等马,但是比得过大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这是第一个优势);虽然你的中等马比不过大王的中等马,但是比得过大王的下等马(这是第二个优势)。
(3)得启示
师相机点拨:原来我不仅有优势,还有几个?(两个)。你们可太厉害了,我一下子就重燃信心了,因为:找到自己的优势就有赢的希望。
3.思维方式三:定计
(1)定计策
归纳了失败的原因,又找到了自身的优势,接下来我们该打开第三个锦囊,定下最后的计策了。
(2)给支架(出示关联词)
你们已经有良策了吗?我们不妨来预演一下明天的比赛,因为是假设,所以我们可以用上“如果”这个假设词。
指生回答:将军,如果用你的上等马对阵大王的中等马,用你的中等马对阵大王的下等马。
师相机点拨:那这样我们就能赢几场了?(两场)齐威王还剩一匹最强的上等马,我们上哪匹马也赢不了,干脆就让我们最慢的(下等马)去对阵,输了就输了,我们要的是最终的——(胜利)。
(3)得启示
说的太好了,你就是今天第一个献出妙计的小孙膑!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难题都有办法解决,有的时候解决不了,只是因为你还没找到合适的办法。正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
4.解说策略
(1)哎呀,虽然你们的这条计策听上去很棒,但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啊,不如你们再来给我讲讲你如何制定这条计策的,好不好?在说之前,可以先跟你的同桌互相练习一下,把自己的思路理清楚。
(2)出示:田将军,不要灰心,我有办法让你赢!你看你之所以会连输三场,是因为你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威王的马慢了一点点。虽然你的上等马比不过大王的上等马,但是比得过大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虽然你的中等马比不过大王的中等马,但是比得过大王的下等马。如果把马的出场顺序调换一下,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他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他的下等马,你就能赢下三场中的两场,取得最终的胜利。
(3)说的太好了,掌声鼓励!你这番话一讲,我的心里一下就踏实了,今天我才见识到了,什么叫作足智多谋的人,你们可太聪明了!我真佩服你们!(板书)
5.分析人物形象
(1)反思漏洞
刚才,我们成功当了一回小孙膑,演绎了在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中,孙膑的思维过程。他通过归因、寻优、定计三种思维方式成功帮助田忌制定了反败为胜的计策。那么现在让我们继续坐上时光列车,回到现实。
我们回头再来看这场比赛,站在齐威王的立场上去思考,还是这些马,他有翻盘的可能吗?
指生回答。有的,齐威王也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师相机点拨:那你来帮他出出主意,他该怎么做,才能反败为胜?
①在比完第一场后,他可以先上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再上自己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这样他就能赢两局,取得最终的胜利。
漂亮的排兵布阵,思路非常清晰。但他有没有这么做?(没有)你觉得为什么?(因为齐威王骄傲轻敌)太厉害了,你们走进了齐威王的内心,看破了他骄傲轻敌的心态。孙膑跟你们一样,他也同样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在赛马的出场顺序上做文章,你们都是善识人心的智者!(板贴)
②除了在比赛时临时调换赛马顺序,他还能在什么时候?(赛前)调换赛马顺序:孙膑给田忌安排的上场顺序是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那齐威王也可以把自己赛马的上场顺序调换成下、上、中,这样又变成了下对下、上对上、中对中,齐威王就可以获得胜利了。
齐威王能这么安排的前提是(他提前知道了田忌的排兵布阵)。那孙膑会让他知道吗?(不会)你怎么知道(第10段:孙膑是在对阵开始前才把办法告诉了田忌)。原来孙膑早就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他想的真周到啊,可以说是(思虑周全)。
③孙膑的计谋得以成功实施,不仅是他考虑到了齐威王的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要田忌肯接受他的谋略。那田忌会相信孙膑,接受他的建议吗?(会)你怎么知道的?(第一小节:田忌对他非常赏识;第七、八小节:胸有成竹、田忌很信任孙膑)
原来,孙膑不仅看破了齐威王的骄傲轻敌,还看到了田忌对自己无条件的信任,这再一次印证了,他是一个善识人心的智者啊!(板贴)
任务三:拓展延伸,解说思维
活动1:出示资料,介绍围魏救赵的过程。
活动2:画作战图,了解孙膑的策略。学生交流讨论,上台对图做解说。
活动3:解说思维。用“归因——寻优——定计”的方法说说孙膑的思维过程。
解说思维的时候,能不能用上我们之前用过的一些关联词。
“孙膑想到了之所以邯郸此时处于危险之中,是因为魏军包围了邯郸城。虽然我军赶不及前往解救邯郸城,但是此时的魏国内部防守空虚,我们能在魏军攻下邯郸之前先包围魏国都城。如果我们能逼魏军撤退回防,就能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他们,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说的太好了!他巧妙地运用了今天所学的三条锦囊妙计,又帮田忌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把掌声送给他!
今天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孙膑善于观察,足智多谋,思虑周到,善识人心的形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们也获得了启示,遇到困难我们要多观察,学会运用归因、寻优、定计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困难。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同学们还会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思维方法。课后,请同学们结合课上所学,完成配套研学单。课余时间,还可以从《三国演义》中搜寻更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16.田忌赛马
归因 孙膑
寻优 善于观察
定计 足智多谋
思虑周到
善识人心
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学习单。
2.必读书目《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