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砥砺前行
时光荏苒,一个学年的工作又在忙碌与充实中悄然划过。回首过去的一年,作为季春花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深感荣幸与责任重大。在工作室季老师的引领和同伴们的互助下,我始终以“研究、提升、示范、辐射”为宗旨,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上深耕不辍,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耕教学,守正创新提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本学年,我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潜心研究教材与学情。我不仅完成了常规教学任务,更着力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我积极探索“任务群”教学、大单元整合教学等新模式,尝试将传统的文本精讲与项目式学习、群文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与“学会思考”转变。例如,在讲授《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单元时,我设计了遵循“通读-研读-展示-评价”的阅读教学逻辑,旨在引导学生深度走进文本,实现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的综合提升。
二、力学笃行,专业成长赋新能
教师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我深知学习是专业成长的永恒动力。本学年,我充分利用工作室提供的平台,积极参与各项研修活动:系统研读了王宁、温儒敏等专家的学术论著,深化了对语文课程特质与核心素养的理解;定期参加线上线下的专题讲座与研讨,与省内外名家同行交流,开阔了教育视野;坚持撰写教学反思与读书笔记,及时将碎片化的思考系统化、理论化。此外,我还重点提升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熟练运用各类智慧教学工具丰富课堂形态,赋能精准教学。这一系列的“充电”学习,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专业底蕴日趋厚实。
三、淬炼课堂,公开示范促辐射
公开课是检验教学理念、锤炼教学技艺的最佳熔炉。本学年,我承担了无锡市级同课异构,课题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准备这次亮相,我潜心钻研,精心设计,从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到课堂语言的精雕细琢,力求完美。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同伴进行深度对话,充分展现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能力。此次公开课获得了听课专家和同仁们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我的课“既有知识的深度,又有文化的温度,体现了新课标的导向”。这个过程虽然充满压力,但极大地锻炼了我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教促研。
展望与反思
回顾过去,成绩与不足并存。我深知自己在理论学习的系统性、课题研究的开创性上仍有提升空间。新的学年,我将继续依托名师工作室这一优质平台,更加聚焦于一个明确的科研方向,开展持续性研究,争取形成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与工作室同仁携手共进,为促进区域语文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