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先生,郭沫若先生把他与两千年前的孔子相提并论,宋庆龄女士说他是万世师表。他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整个中国都记住了他,都在怀念着他,都在研究他。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位先生,当他面对一个犯错的学生时,他没有怒火,有的却是笑容;他没有批评,有的却是奖励;他没有说教者的姿态,有的却是平等与尊重、爱心与宽容,他就是陶行知先生先生。认识这位先生,还是在读书的时候从历史课本上了解到的。今天我从事教师工作已三年有余,有幸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才真正认识了这样一位先生。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天,陶行知先生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先生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先生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先生。这时,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这时,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先生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短短不到五分钟的谈话,却让王友心服口服、一生难忘,也让我回味无穷。
当我们面对犯错的学生的时候,我们会选择严厉批评、大声训斥犯错的孩子,殊不知我们的严厉批评、大声训斥会给学生带来多少的伤害。也许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从此不再天真而变得郁郁寡欢;也许一个原本爱我们的孩子从此对我们充满了仇恨,而不再听从我们的意见,处处与我们做对。那么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用表扬代替严厉批评与大声训斥呢?说不定表扬的力量更大,效果更好。
让我们来细细品品这其中陶行知先生表扬的方式。陶行知采用了“四块糖”来表扬王友同学的优点。也许我们看到的是王友的缺点,然而陶行知先生却看到了他的优点。
第一块糖表扬的是王友同学遵守约定,没有迟到或者不到。当然他没有想到陶行知校长会表扬他、奖励他。也许这时候王友同学原本因犯错而担心会挨骂的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会稍微放下来,也许他会疑惑为何校长没有批评他,也许他在等待着批评。可没想到,接下来还是没有批评,接着表扬与奖励。
第二块糖表扬的是王友同学尊师爱长的好品质,这块糖似乎带着点酸。因为王友同学是迫于校长的威严才制止的砸同学的这一行为,而不是出于尊重,也许此刻王友同学已觉得有些愧疚。这表扬收到了和批评一样的效果,那就是让孩子意识到了错误。
第三块糖表扬的是王友同学见义勇为的精神,陶行知先生事先已经调查过,原来错不在他,这块糖已道出王友同学心中的苦。这告诉我们在教育学生之前一定要充分调查好,以免委屈了或偏袒了任何一个孩子,以免让我们的教育变得不得人心,从而失去了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第四块糖表扬的是王友同学主动承认错误的良知。我们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吗?可居然表扬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岂不是很神奇吗?这充分说明了表扬有着神奇的力量。
从少不更事的孩子到年过花甲的老人,人人都喜欢被表扬。表扬的话容易让人觉得舒服,也就更容易接受,从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因表扬而产生的力量尤为神奇。表扬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可以让孩子们对我们充满喜欢和敬意之情。
在陶行知先生的激励下,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也开始学着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记得去年我们初一(6)班有名叫汤宇杰的同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反应速度要比一般的同学差一点,成绩不怎么理想,在大家看来他是一个后进生。但是该同学学习态度很端正,课上听的很认真,也善于记笔记,于是每次很多同学开小差不记笔记的时候,我都会让大家观察一下该学生,说:“大家看看汤宇杰同学在干什么呢?你在干什么呢?汤同学勤记笔记的习惯值得大家好好学习。”其他同学一听到我这么说,也赶忙记起笔记起来。俗话说勤能补拙,外加我每每给他的鼓励,汤同学的成绩也在不断进步,初一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甚至飞跃到班级前列。
还有一次在大扫除的时候,我发现擦厕所窗户玻璃的男生们在偷懒,我没有立马指责,而是去指导他们如何擦,擦不到的地方叫他们垫张凳子擦。起先,他们几个有那么点不情愿,像擦又不像擦的样子,但这其中有一位同学擦得很认真很干净,我及时地表扬了他,我说:“季鹏鹏同学擦得窗户最干净了。”没想到在表扬之后,其他几位同学也争先恐后地擦了来,一个比一个擦得认真。当然,在大扫除结束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我又表扬了这几位同学。于是,以后每次大扫除厕所的窗户玻璃总是擦得亮晶晶的,不要我再操心了。
今年我教的学生中有一名叫吴晨煜的同学,该生接受能力挺强的,但是对自己要求不高,作业有点马虎,上课偶尔还开小差。在期中考试不理想之后,我发现该找她聊聊她了,但是为了避免直接批评和当众批评伤害她的自尊,同时我发现坐在她前面的一位女生进步得非常大,我灵机一动,悄悄跟她说:“向她学习啊,你也可以的!”显然该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退步,别人的进步,自己已经意识到要努力了,不用老师多说了,这时候老师的一句鼓励胜过无说句的批评。
从我切身经历的这几件事中,我感受到了表扬的力量。我们为什么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而不是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其实孩子们内心是多么渴望我们的表扬,表扬对于他们来说就像花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陶行知先生自始至终都没有指出过那个孩子一丁点错误,反而一次又一次地表扬他。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样,一个孩子身上都肯定有闪光的一面。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并发现他们身上时隐时现的闪光点,要戴着“放大镜”去挖掘、放大孩子的闪光点,使其从自己的闪光点上获得宝贵的自信心,从而促使他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使其成为孩子前进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