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球游戏教学设计 2023-03-13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王红新 所在单位: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 执教时间:2023-03-09 执教地点: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 执教内容:落球游戏 参加对象:江阴市毛新薇名师工作室及澄东南片

落球游戏

教学目标:

1.能知道:模拟“高尔顿钉板”实验,知道小球落槽是随机事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可能性;知道小球落槽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与游戏的公平性密切相关;巩固用“正”字法统计数据,用统计表记录数据,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以及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变化趋势,渗透正态分布。

2.会理解:通过模拟实验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验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推理说明,归纳结论等过程,感受概率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的结果就越趋于正态分布,感受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理解统计的价值,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发展统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杨辉三角模型分析,感受一一列举的策略,用数据描述可能性的大小,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3.将做到:让学生用统计、概率的数学眼光分析事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感受模型思想、数学思考的方法以及数学的有趣。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偶然和必然的辩证观系,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高尔顿钉板”实验,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理解可能性,发展统计素养。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收集数据,理解数据对结论的影响,感受频率和概率之间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高尔顿钉板教具,课件,实验单,练习纸

 

【教学过程

环节一:游戏引入,初步感知随机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2.介绍高尔顿钉板游戏。

学生了解游戏玩法。猜想小球会落在哪个槽里?

3.提问: 在玩的过程中,为了能赢,可以动钉板或晃动小球吗?

4.提出要求,完善游戏规则(遵守规则 实事求是)

5. 小球会落到哪个槽?能确定吗?

6. 尝试游戏,观察游戏结果,进行思考。3名学生每人玩2

7.小结:小球落下时,是不受意志控制的,是随机的。

明确:相同实验条件,重复同样的实验,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创设“小球落槽”的获奖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了解“高尔顿钉板”实验,感知在游戏前无法预知游戏结果,小球落在哪个槽是随机的。虽然游戏条件相同,但每次游戏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通过游戏规则的完善,体会游戏公平性的数学意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环节二:提出猜想,进行实验证明

(一)大胆猜想,孕伏实验

1.引导提出猜想

提问:小球落槽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你有什么想法?

根据学生猜想板书

预设:不可能落在1号和9号槽

落在1号和9号的可能性小

③落在中间槽的可能性大

④落在每个槽的可能性相等

2.鼓励实验证明

同学们能根据游戏,提出自己的猜想。那哪些猜想是合理的呢?我们需要用实验验证。

(二)设计实验,小心求证

1.设计实验方案,引导设计实验单。

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

确定实验步骤。

轮流放小球,用正字法记录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根据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明确实验分工,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实验

8分钟时间,放球个数不定。

3.组织汇报结果,整理实验数据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投影展示各小组数据,组长把数据输入表格

提问:看了各组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观察数据,进行思考。

设疑:光看一个小组的数据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吗?

明确:一个小组的数据不够,不足以说明实验的结论,需要更多的数据

4.汇总全班数据,借助图表分析

谈话: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可以怎么办呢?

全班数据输入EXCEL表格,汇总每个槽的总数。

5.制作统计图表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直观的表达这组数据?

Excel中选择数据,形成条形统计图。

用手势表示小球落槽的数据趋势。

(三)联想更多数据,想象数据趋势

1.引导: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数据,如果数据更多呢?

请你想象10000个小球落槽的情况?选择图像表示。

学生想象实验结果,完成练习纸


 


A.             B.C.

 

2. 播放《高尔顿钉板》实验视频。

3.提问:视频中进行了3次实验,每次实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明确:小球落在每个槽中的个数不同,但小球落槽整体的趋势相同,都是中间多,两边少。

4.引导: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的猜想,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对比实验的结果,对猜想作出说明与评价

5.整理板书,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进行实验研究的大环境,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从游戏现象提出猜想,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感受小球落槽的随机性,并发现在随机背后隐藏的规律,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并对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定性的分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有一定的载体,模拟“高尔顿钉板” 的实验,简单易操作。从小组实验数据,到全班数据,再到电脑模拟实验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小球落槽的结果看似随机,但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实验的结果就会呈现规律性,体现频率的稳定性,体会到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密切关系。

环节三:回顾整理,利用模型推理

1.提问:如果有类似的游戏,你会去玩吗?

2.提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小球落在中间槽的可能性大?

3.出示模型分析

引导:你会利用这个简易图来说明吗?

体会规律,思考可能性,完成练习纸,利用杨辉三角模型说明实验结论。

4.小结:每个小球从上面掉落,去向的可能性是可以用数字表示的。看似毫无规律,但不确定中有着确定,偶然中藏着必然。

5.几何画板,出示杨辉三角数据,进一步体会实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从实验中得到了结论,这时,提供“高尔顿钉板”模型,用一一列举的方法,用数字表示可能性。学生在“猜想”“验证”“说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合情推理还引入了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单个的实验是合情推理,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开阔;通过在模型上标的数据,其实这个就是杨辉三角,直观地进行说明和推理,就是演绎推理。这样帮助学生创设联结,让学生从合情推理,转向演绎推理,经历两种推理的过程,不仅发展推理能力,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而且更直观地证明了实验的结论。

环节四:反思评价,体会实验价值

1.提问:你最喜欢这节课的哪个环节?

2.提问:实验结果可以运用在生活的哪些方面?

3.视频介绍“高尔顿钉板实验”,以及实验的意义,拓展学生的认识和视野,鼓励学生向科学家学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总结梳理,完善可能性、数据分析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关注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习的方法。利用视频介绍让学生感受高尔顿钉板的现实意义,突出学生统计意识与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观察者”、“思考者”、“研究者”、“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