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堂”怎么办“》中一些概念的思考 2024-09-10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周宇循 所在单位: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4-09-1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关于《“新课堂”怎么办》中一些概念的思考

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 周宇循

暑期研读了杨九俊等一众教育专家主编的《新课堂“怎么办”——关于课堂教学难点问题的回应》。我自己对新课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大单元”“项目化”“情景任务”“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些我们常听到但总无法也不知道怎么落实的词句上,所以尽管“新课改”不断深入,我们也却也着实没有抓手来进行新课堂的实践。

读完整本书的20个问题,说实话我还是有点云里雾里,自己对于新课堂改革的实际问题也没有得到马上的解决,因为这中间出现了太多的新名词,所以首先我想试着来理清这些关系,能不能像书中说的那样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在这20个问题中反复出现的概念分别是:核心素养、情景任务、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大概念、大单元、学科实践、教—学—评一致性……

核心素养

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我认为是“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原则。通过学习,我认为核心素养是新课堂所有行为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所有行动的落脚点或者说是目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是学生更加长远地适应社会中发展所必需的,更加强调学生全方面成长。如果说“三维目标”的出现是对“双基”目标的改进和优化,反应了课程背后价值观的变化,那么“核心素养”就是对“三维目标”的深化与发扬。核心素养更强调完整性,力图解决“三维目标”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应用上的三个子目标的割裂。核心素养不仅在学科内部实现的统整,更因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超学科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对于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也让新课程打破了学科边界、体现综合性。

大单元、大概念

核心素养的养成,哪怕是一小点,也常常是一两个可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大单元”来进行统摄。大单元和我们道德传统单元有何不同呢?拿语文学科来说,尽管新教材将课文重新排序编写,每个单元有各自的语文要素,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文与文之间、篇与篇之间、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割裂还是非常明显的,语文要素只在教师需要学生理解时才会被强调,这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教材中,所学知识与真实生活缺少联系,无法培育出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人。所以我们必须要打通知识内在关联的图示和结构,让学生有在真实情境中贯通一体的“做”的任务,这就是“大单元教学”。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单元教学的“大”首先我们可以理解为“大概念”,即就一个单元来说,总是有一个东西罩住所有,这个东西基于事实性知识,它可以以一个大问题、大议题、大任务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将这个单元中的各个部分都有相同点,它们是内在联系的。这些相同的核心知识可以抽出变成一句话、一个概念或是一个问题,单元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大概念展开的。

其次,大单元中的内容并不是线性排布的,每篇文章的知识不可能完全相同,否则就会变成知识的机械性学习,知识内容基本是按照由扶到放,再着重于表达与交流,从应用方面进一步拓展,形成单元内在的梯度。

这样的大单元统领,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加紧扣核心素养和概念,学生可以将琐碎的知识图示化、结构化进行学习,使知识能够更有效地被学生所接受。

情境任务、像专家一样思考

那么大单元教学还是以单篇文本或是多篇文本联合为载体吗?这就要说到我们经常为之头疼的“情境任务”。理解情境任务并不难,就是在一个真实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实现知识、情境和学习者的相互作用,注重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在语文学科中,就是《新课标》提出的“用语文来做事”。结合上文所提到的大概念。由于大概念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所以在以情境为载体的教学实践中,大概念意味着它能够被迁移至众多情境,可以灵活地为总学习目标服务。在大单元教学中运用情境任务,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去思考,去思考本学科的学科逻辑,本单元的核心大概念以及可以迁移运用,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发生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平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不是从前的“死知识”,能够有效地组织起学科零碎化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整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让学习在情境中发生但又可以超过特定情境,真实地解决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有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但令我们头疼的是如何创设情境才算是真实有效的。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情境任务是更加注重学情,从学情出发,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次认识或经验重塑。情境任务是我们教学中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陷入一种误区,我一定要呈现出情境任务,殊不知情境任务也并不是适合每一堂课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情境任务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让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

为了创设好一个“现实的真实”或是“虚拟的真实”的情境,首先我们的任务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能够链接社会热点。一方面是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胜任社会竞争的要求,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其次要关联文本情境。在情境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丢弃文本,相反我们要更加充分了解文本的特点,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结合学情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高品质的思维方式。第三,情境任务的创设要关联认知情境。也就是说教师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以及学科的特点。任务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经验,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具备语文科学的任务,又要基于他们真实的生活,具备可实践性,同时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从而逐渐发展解决现实生活真实问题的学科素养。

以上是我在阅读完书后对“新课改”中几个概念的理解,接下来我试图以我的理解将这些概念结构化、图示化。(我的粗浅理解)


写完这篇文章后一天,在工作室培训中我学习了山东省教研员高旗博士的讲座《分解与重混: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行动解析》。重新又梳理了以大单元教学统摄下的具体的教学活动流程,但并没有非常地顺畅,在学习目标和大概念两者关系的思考上我有所疑惑,我根据我现有的理解又梳理了一张图,这张图只是我的一个尝试,并不知道是否正确,所望能和其他老师有所交流。


附件:

    •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