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花《重新认识课堂》读后感 2024-09-2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数学课堂真实的模样

——阅读《重新认识课堂》有感

我为大家推荐的书本叫《重新认识课堂》,作者是贲友林。贲友林老师在本书中提到他理想中课堂的样子:“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兴味盎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

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贲老师都结合了实际课堂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有针对性地从中吸取经验并运用到课堂中。接下来我从四个角度对于这本书中印象较深的内容进行分享交流。

 

一、《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思考学生会了吗?

在三年级,就要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而在一年级,学生就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甚至在幼儿园,不少孩子就已经整体地辨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都已经“会了”,这节课应该怎么上呢?

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知识背后蕴含的思维要求也有所提高。在三年级,不同之处在于要说清楚为什么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它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这恰恰要应用这节课上所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来作答。对于知识的理解要求提升到运用掌握阶段,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判断时,要清楚明白这个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而不是的图形又不符合哪个特征。

因此,联系到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知识学习的重难点有充分的了解,不是单纯的只关注这节课的教学,更要关注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对于知识的前后联系要有意识地引导分析,让学生的认识、理解水平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状态。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让课堂出乎意料

这节课是在学习面积后对于周长的复习回顾,教师在示范时不是简单地运用PPT展示,而是通过实践操作,面向学生具体演示,从长方形纸的一个顶点开始撕,当撕到与它相距最远的那个顶点的时候,让学生猜测:撕成的两部分图形,周长相等吗?当学生猜测“相等”时,教师则将长方形纸撕成周长不相等的两部分;当学生猜测“不相等”时,教发师则将长方形纸撕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

那么教师为何不顺着学生却有意与学生“作对”呢?教师的意图就是制造“冲突”,让学生惊讶,继而引发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充分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是平稳的海平面,应当是充满思考,充满激情的课堂,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并不断创造有趣引人思考的情景。

 

三、《年月日》——让学不是走过场

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对于年月日背后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呈现,但是这样的学习就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走,学习只会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产生听的需求。第一节课在认识年月日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年历会发现,二月天数最少,七月和八月都是31天。一般会生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二月的天数最少?为什么七月和八月都是大月?课堂上,如果先让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接下来的听故事就有了缘由,还能将“要我听”转变成“我要听”。

    其次,让学生掌握听的方法。听的核心是思考。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收集与“年、月、日”有关的故事。课堂上,在学生提出“为什么二月的天数最少”“为什么七月、八月都是大月”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就能够有主动性地分享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对于其他学生的发言也能进行相应地补充,这样的课堂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充分地认识掌握,有条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或是知识的收集整理,让学生有分享欲与交流的意识,由此让课堂更加生动,学习的知识点也能落到实处。

 

四、认识学习金字塔

这里还想给大家分享一个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他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

在塔尖位置的学习方式是"听讲",也就是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差的,两周以后只只能记住5%的学习内容。在金字塔最底端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学习一些东西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教。教,又是更好的学。学生的语言可能稚嫩,方式也许简单,但学生会用心阐述自己的理解。

这也就说明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点是浅显的,印象也不深刻。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更多“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调动学生的语言感知,对于重要的知识应用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来主讲,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时提出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集体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回归课堂的中心,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促进高质量课堂的生成,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是牢固、记忆深刻的。

 

对于贲友林老师而言,数学的课堂可以是互动、活泼的、有情感、有温度的、更是有思维碰撞而产生的美丽火花的教学课堂。在他的数学课堂中,他既是老师也当学生,善于倾听、细心接纳、真诚引导学生中的不同意见,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感受到成长。

重新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贲友林老师一直以来所思考的,也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