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9 用自然物制作物品
课标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12.技术、工程与社会
课标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课标内容要求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实验目的
在用自然物制作人造物的过程中,体会人工世界的形成。
实验器材
树叶、树枝、芦苇、贝壳(带孔)、石头。
硬卡纸、双面胶、捆扎线、麻绳、剪刀、丙烯马克笔。
实验过程
1.思考:秋天到了,树叶落了下来,观察这些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如果要用它们制作成面具?你的方法是什么?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指导:方法与工具
(1)在硬卡纸上贴上双面胶,挑选喜欢的树叶,像拼图一样拼出面具图案,轻轻按压让它粘牢。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落叶、硬卡纸、双面胶。
(2)挑选一片大的落叶,画一画,剪一剪。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落叶、画笔、剪刀。
3.活动:制作落叶面具。
4.思考:观察树枝、竹枝、芦苇、贝壳、石头,这些自然物可以变成什么呢?生活中见过哪些由这些自然物制作成的人造物?如果要选择其中的物品制作成人造物,你的方法是怎样的?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5.指导:方法与工具:
(1)树枝小棚:将修剪好的树枝搭建成你喜欢的形状,用捆扎线固定,然后粘上树叶进行覆盖。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树枝、树叶、剪刀、捆扎线、双面胶。
(2)竹枝(芦苇)小扫帚:把细竹枝分别用麻绳捆绑几圈,再将细竹枝的顶部紧紧地绑在一起,整理竹叶压平,最后用剪刀修剪整齐。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竹枝或芦苇、麻绳、剪刀。
(3)贝壳风铃:先将尼龙绳打个结,然后穿过贝壳的小孔,将贝壳一个一个串起来,最后串在大贝壳上,制作成一个贝壳风铃。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带孔贝壳、尼龙绳。
(4)石头画:找一块平整的石头,用丙烯马克笔或颜料在上面画上喜欢的图案,普通的石头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石头、丙烯马克笔或颜料和毛笔。
6.活动:在树枝、竹枝、芦苇、贝壳、石头这些材料中,选择一种自然物制作物品。
7.思考:想一想,我们是怎么把自然物变成物品的?分享创作过程,讨论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关系。
8.小结:人造物大多取材于自然物。人使用工具、利用技术加工自然物,制造了人造物。
实验结论
1.人造物大多取材于自然物。
2.人类通过观察和利用自然物,能创造出满足自身需求的人造物。
实验评价
序号 |
评价内容 |
评价等级(在相应位置括号里打“√”) |
||
☆☆☆ |
☆☆ |
☆ |
||
1 |
能创造性地使用自然物设计人造物 |
能自主设计 ( ) |
稍微引导后设计 ( ) |
需要较多指导下设计 ( ) |
2 |
能准确执行制作步骤并完成人造物 |
能完成所有步骤( ) |
小部分需要指导( ) |
需要较多指导才能完成 ( ) |
3 |
理解自然物与人造物的关系 |
深入理解并能举例说明 ( ) |
基本理解并能简单描述( ) |
初步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区别 ( ) |
4 |
整理实验器材 |
物归原处 ( ) |
集中摆放 ( ) |
随意摆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