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实验12 体验淡水资源+包永芳 2025-09-17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科学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三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教学实践|三上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实验12 体验淡水资源

课标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

课标学习内容:10.2 水循环

课标内容要求: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主要水体类型。

实验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对比分析等方法,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实验器材:托盘、透明塑料杯若干、注射器(10毫升)、量杯(1.5升)、标签纸、塑料小勺子3把、染色水若干。

 实验过程:

1. 交流: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海水是不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我们所能利用的就是淡水,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那么地球上的淡水究竟有多少呢?假如地球上的水有1000毫升,从中分别取出多少毫升水才能对应冰川水、地下水、河流和湖泊水呢?

2. 操作活动:用注射器分别抽取21毫升、6.5毫升、0.5毫升水装入三个杯子中,依次代表冰川水、地下水、河流和湖泊水的总量。

3. 记录活动:根据取水量,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方格中涂色,每种水体用一种颜色,有几毫升就涂几格。

4. 对比分析:对水量模型和图表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 小结: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只有一点点,咸水很多,占了绝大多数。冰川水中大部分不能直接利用;地下水中大部分属于深层地下水;再除去沼泽水、土壤中的水、被污染的水等,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就更少了。

6. 交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实际使用情况又是如何呢?

7. 操作活动:在盆中装半盆水,代表某地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1名同学模拟“供水者”用小勺向盆中加水1次,同时“用水者”用两把相同的小勺在盆里取水1-2次。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盆里的水取完。

8. 交流:“供水者”、“用水者”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指什么?你认为哪些原因会导致用水量增加?

实验结论:

1.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2. 在使用淡水资源的过程中,供不应求时,资源会越来越少。

实验评价: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再相应位置括号里打”)

☆☆☆

☆☆

1

能利用注射器抽取定量的水至杯子中

能快速、准确地使用注射器抽取定量水,并没有任何泼洒(  

能较为准确地使用注射器抽取定量水,并没有任何泼洒(  

能较为准确地使用注射器抽取定量水,有少许泼洒(  

2

根据水量数据,能在方格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涂画正确数量的格子数

能在方格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涂画3种水的正确数量的格子数(  )

能在方格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涂画2种水的正确数量的格子数(  )

能在方格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涂画1种水的正确数量的格子数(  )

3

利用勺子有序扮演不同角色的供水与用水情况

能有序并数量准确地从两个容器中取水与倒水,桌上没有任何泼洒(  

能数量准确从两个容器中取水与倒水,桌上有些许泼洒(  

能从两个容器中取水与倒水,数量有些出入,桌上有泼洒(  

4

乐于分享发现、表达观点

能独立有序完整地分享发现、表达观点(  

能比较完整地分享发现、表达观点(  

能在引导下分享发现、表达观点(  

5

整理实验器材

及时整理并收纳(  

及时整理(  

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