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惠洁+《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读后感 2025-09-1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让科学课更有趣——用成长型思维激发孩子的探究精神

最近读了《Mindsets in the Classroom》(《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书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课堂更有趣、更有效,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特别是当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把盐放到水里》这堂课时,我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科学,还能让他们在探究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一、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学习变得更有动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核心是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提升。这种理念特别适合科学课,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验证和改进的过程。在《把盐放到水里》这堂课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色素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一个跑得快?”这种从现象中提出问题的方式,正是成长型思维的体现——孩子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课堂上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探究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完成的。这种“我能行”的信心,正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核心。

二、从失败中学习:科学探究的魅力

科学探究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挑战,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在《把盐放到水里》这堂课中,孩子们设计对比实验时,可能会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变量控制不准确等问题。这时,老师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鼓励孩子们反思和改进实验设计。

这种处理方式让我深受启发。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到什么。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科学方法,还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这种从失败中学习的经历,远比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更有意义。

三、小组合作:让学习变得更有温度

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仅关注个人的成长,还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把盐放到水里》这堂课中,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并通过组间互评的方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让课堂更有温度,还帮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我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学习方式,还改变了他与他人的关系。”在这堂课中,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完成了实验任务,还学会了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共同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四、联系生活:让科学变得更有意义

成长型思维模式强调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孩子们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在《把盐放到水里》这堂课的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糖要研碎,有的硬而大?”这个问题让孩子们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并不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正如书中所说:“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仅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还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五、我的反思:如何让课堂更有趣、更有效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挑战、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把盐放到水里》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这种理念的生动实践,也看到了孩子们在探究中的成长和进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意识到,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可以让课堂更有趣、更有效,让孩子们在科学探究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成长型思维模式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让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就能在科学的世界中自由探索、不断进步。正如书中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