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读书心得 2025-09-1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读书心得

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陈健

本书编者考虑到学习者和教师的需要,将大概念放在交叉学科的水平,低于跨学科的顶层概念,大概念的年龄跨度为5~18岁。我认为《课标》里的18个主要概念是对这些大概念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展开与落实,因此,对本书的阅读使我对《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韦钰院士翻译的这本书,是五年前出版的《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的后续之作,其中汇聚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对于科学教育的认识和思考。有了亲身经历了自然界规律的发现和研究过程,同时也实践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法的科学家的参与,使本书的理念“以大概念进行科学教育”更为先进和科学。在此基础上,本书更为详细地叙述了以大概念来进行教学的七大理由,有必要记录并了解:

1. 学生对科学持有误解,认为科学是一些事实和理论片段的集合,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将科学概念建构成描述世界如何运作的连贯写照。

2. 提供课堂活动的基础,以帮助学生能对他们认为重要的事物进行解释。

3. 为从浩瀚的可以用作课程的内容中进行选择,提供基础。

4. 为建立在以趋向大概念进程之上的课程框架的研制提供信息。

5. 在科学教育中,基于探究的教学法已被广泛采用。

6. 已经认识到,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科学和其他STEM课程之间存在着联系。

7. 由神经科学提供的,对影响学习过程各种因素的了解,获得了较大的进展。

改革之后,目的改变了,而目的改变必须配套方法论的改变,这就说明要认真采用基于探究的教学方法(对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很有共鸣),必然需要选择关键的重要概念。神经科学和对认知的研究表明:相互联系的概念,较之没有联系的概念,在遇到新情况时更容易运用。脑图像的研究还揭示:在掌握新的概念时,会伴随着乐意获取知识的情绪反应。对镜像神经元的研究也支持了小组学习以及包含有观察比自己更有经验的人工作的学习形式。这些研究说明了5.6.7三个理由确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提到“发展大概念的进程”时,对教育阶段的描述和定位用年龄在做坐标,但各适用的年龄段之间不确定固定的边界。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里,学生能够在这个方向上前进多少,取决于许多因素,尤其是他们接受到的教学法。我发现这些都是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主要思想的体现。

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容的选择、教学法、学生的评测三方面的相互关系(P38)可以看出,本书的主张和《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逆向设计的主张不谋而合,没有什么比这种相通更让人兴奋的了。

在详细阐述了“以大概念进行科学教育”的理念之后,编者们客观敏锐地提出了这种理念的有效实施的具体影响因素。因为真正的改革需要所有有影响的各方协同运作。教师是最终对学生的学习经验负责人的人,但是不能靠他们来单独实现真正的改革。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在政策上发生变化,使得革新不至于被现实的力量所扼杀。从最后一句话我仿佛可以看出作为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也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无奈,因为我相信她深知,在如今40多人甚至五六十人的大班级中,要想可持续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法,不现实。

即便如此,这本是还是值得反复阅读,因为我对其理念的理解越深入,就能利用这些理念更高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在“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之路上走向更为沉着、坚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