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静娟:师幼互动的艺术:尊重差异,促进情感共鸣 ——《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读后感 2025-09-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互动还是干扰?》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揭示了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区分有效的互动与无效的干扰,还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深刻的理论分析,为提升教育互动的质量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阅读过程中,我首先被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所吸引:真正的互动应当是基于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它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这一观点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教育互动的新认识。书中通过对比有效互动与无效干扰的不同表现,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态度至关重要。有效的互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种,引导他们发现自我价值,享受学习的乐趣。而无效干扰则往往源于单向灌输、过度控制或缺乏同理心的介入,这种干扰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还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学习效率。

第三章P55当儿童既不想要也不需要对话时,一些教师如果不断地努力开始对话,就会打扰儿童,使他们感到紧张。当一段对话由活动自然产生,比如儿童想发表评论或询问问题,那么教师就能自然地融入儿童的思考过程,他们的回答将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当教师强迫儿童干这干那,突兀地提问,再三确认儿童是否知道某事,以自己的目的强行引导儿童的思维方向时,往往会得不到儿童的任何回应。回答教师源源不断的问题会打断儿童的思路,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对话也会因此中止。

有意义的师幼互动,首先体现在教师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与理解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节奏。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差异,并据此调整互动的方式和内容,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感受到被重视和肯定的喜悦。这种个性化的关怀,让孩子们在自信与快乐中茁壮成长。

其次,有意义的师幼互动强调情感的交流与共鸣。教师用温暖的目光、亲切的话语、鼓励的拥抱,搭建起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感的倾听者和支持者。这种情感的联结,让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不再孤单,学会了勇敢面对和积极寻求帮助。

再者,有意义的师幼互动还体现在对孩子创造力的激发与引导上。教师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自由表达,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世界的奥秘。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思考、质疑和创新,他们的思维火花在互动中不断碰撞、升华,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有意义的师幼互动是双向的、平等的。教师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互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们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了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态度。这种平等的互动模式,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和谐、包容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之,《互动还是干扰?》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对教育互动与干扰的深刻认识,还为我指明了改进教育实践的方向。它让我明白有意义的师幼互动不仅促进了孩子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还为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与孩子互动的机会,用心去感受、去倾听、去引导,让爱与智慧在互动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