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江萍名师工作室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夏江萍名师工作室成立,江阴小语又多了一个优质的学习团队,来自全市各校的骨干教师,团聚在导师夏江萍的大旗之下,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共同努力,共同成长,为自身的发展,为江阴小语的壮大不断前行。回顾一年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读书赋能,用理论武装头脑。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一年来,夏江萍名师工作室读书学习活动系列化,促进了各位学员积极学习,提高了自身理论和文学素养。
1.好书共分享。
各位学员结合自己的读书活动,交流自己所读的书,,向大家进行线上推荐。大家各自用一句话总结推荐书的阅读感受,并用一段话精要阐述自己的阅读观点全体学员互相学习借鉴,达成了经验、智慧的共享。
2.学员自读悟
学员根据大家以及导师推荐的书,自己确定最佳阅读书目,精读细读,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阅读,发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精神,提倡将读书摘要和读书感悟结合起来,让读书不流于形式。
3.读写紧结合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更提倡将读书心得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确保读书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求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不定期在群内交流。学员们潜心阅读,用心感悟,人人上交读书心得,读书心得深刻有思考,实践有行动。
二、课堂练兵,靠磨课打出品牌
为进一步促进学员的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工作室以学员赛课、公开课为契机,组织开展磨课活动。把磨课细化成“磨透教材”“磨透学生”“磨炫亮点”三个环节。在一遍遍的试上和评课中,吃透教材,把握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扎实落实好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基于学情,不断调整教与学的方式。
1.落实要素,践行语用
10月,工作室学员齐聚长山中心小学,开展“落实要素,践行语用”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学员黄仲华、黄晓艳分别试讲《西门豹治邺》和《刷子李》,随后在班长季勇、蔡海峰的带领下,开展评课议课。学员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导师夏特及两位班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的建议,让学员们对如何在语用中落实语文要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读写融和,整体建构
11月,学员们分为四组,如火如荼地开展三到六年级习作策略单元磨课活动。在组长的带领下,先单元整体建构,再以课例的方式进行“读写融合”的深度探索。整整两周,学员们不是在上课、听课,就是在评课、讨论。常常是一个下午,甚至到华灯初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员们在观课中成长,在议课中提升。终于,四堂市级展示课和四场微讲座获得了江主任和导师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3.教学比赛,捷报频传
在学员们的努力下,课堂教学比赛获奖捷报频传。11月,学员蔡海峰参加省第21届青年教师优课评比,执教《普罗莫修斯》好评如潮,荣获特等奖,孙双金老师也是赞誉有加。这是继夏特工作室学员季勇老师获20届省优课评比特等奖后,江阴小语教师蝉联的又一个省特等奖。12月,学员刘敏瑜在全国组块教学联盟优课展示会上执教《杨氏之子》,被认为“活动设计有创意,核心理解有深度”,获特等奖。
课堂练兵,精研细磨,方得进步。一次次的磨课活动,给学员们搭建了专业发展的交流平台。学员们经过多轮研磨,逐步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好课就是磨出来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学员借助工作室这一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精于研究,不断磨砺,定会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扬帆远航,也定能打出我们名师工作室语文课堂教学的品牌。
三、技能操练,凭实战提升能力。
疫情推迟开学,却没有减缓学员们研讨共进的热情。在导师夏特引领下,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交流、分享。居家抗疫时,线上研训内容围绕朗读、粉笔字书写等内容展开;暑期生活中,线下培训内容紧抓演讲进行活动。
1.朗读训练,有滋有味
工作室有六位年轻学员,夏特对她们格外关注,细化指导,追求进阶,争取每一读有一进,每一评有一长。对于朗读基本功的指导练习,安排黄仲华校长做导师。黄校入情入心的《匆匆》朗读,让学员们的朗读学习有了触手可得的学习范本。黄校细品文、想画面、深会意的点评,催生着他们不断地向上成长。
夏特不但从不缺席每一次的“练兵”,而且示范性地分析人物的形象,谈如何读好这个重要的角色。后来,她又发布语音评点,细到每一位老师的朗读,甚至是对一个语气词的把握。在名师狠、准、实的引领下,年轻学员们在努力提升着朗读能力。其实,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从中得到启发。他们抱团成长,在长达一个月的生活中,一路朗读一路思考,一同结伴一起收获。
通过朗读训练,学员们在各种选文上读出真滋味,努力地练好基本功。
2.书写练习,有形有态
学习之路,我们需在“勤”上下功夫,一撇一捺显风采,一点一滴见真功。
六位青年教师的书写基本功整体较好,个别显得较弱,如何提升?导师夏特要求:六位老师必须每天习字,上传照片,接受点评。于是,大家每天选诗认真临写。学员们在写、擦、再写、再擦的循环往复中,才敢交上一份“作业”。朱少平老师作为粉笔字训练的指导老师,他用手指读屏,对学员作业进行在线批改,画出了红圈表扬或者红线提醒,有时他也交上一份书写作业,共同提高。他的点评字字句句,有鼓励,有点拨,有建议。特别是导师夏特天天关注,日日点评,持续肯定,学法建议,目标指向等,让学员老师们在练字时感到方向清晰明了,催人上进。这一点一滴,让青年教师看到了优秀教师的责任担当,更加认真练习。团队其他老师也时时关注着,在线上进行点赞表扬或提出改进意见,他们诠释着团队成员并肩作战、抱团取暖的学习理念。
练习之余,大家实时地进行总结。袁君琳和李秋云两位老师说出大家共同的心声:“感谢练字,让这个特殊的假期,变得有形有态,有趣有益,在关注笔画、关注间架结构、关注整体韵致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书法之美。”由此可见:汉字须勤练,日久见长进。
3.即兴展示,有板有眼
2020年7月19日下午,工作室成员齐聚辅延中心小学,进行青年教师暑假成长营活动。活动结合市语文基本功大赛要求,以现场实战模拟为主要形式,对工作室中参赛教师进行讲故事和演讲两方面的专项辅导。旨在通过营造真实的竞赛氛围,帮助学员感受并适应竞赛环境,并予以针对性的个性指导。
胡婷、何洁、李秋云三位老师在规定时间内就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不同文体进行故事的改编及创编。季勇副校长给予精彩评点,并就如何讲好故事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赵静娜、袁君琳两位老师进行精彩的即兴演讲。黄校长对两位老师的初次表现给予肯定,并就演讲的技巧和方法作进一步指导。导师夏特对老师们的实战表现做了精辟的点评。她结合实例为大家讲好故事、练好演讲支高招。让学员们进一步把握故事和演讲的不同特质,明晰两者表达的要点技巧,构建起快捷高效的应赛模式。曾获江苏省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蔡海峰副校长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参赛经验,他希望学员积极备战,赛出风采。让学员们对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比赛内容以及流程有更深入地了解,对比赛应战有更多的底气。活动既是对参赛教师有力的指导,更是对各校基本功训练有效的培训。
2020,在导师夏特的引领下,工作室的21位学员抱团成长,正以扎实的教研行动激发自身的生长,迎接名师工作室的联展及市级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展示。
四、主题研讨,让读写走向融和。
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的特殊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教学重点如何一以贯之,各部分的教学如何体现整体性?从2020年3月到12月,夏江萍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们开展了“习作单元读写融和教学”的主题研究,既有单元整体设计,又有精彩课例展示,取得了较好成效。
1.教学设计精益求精
⑴分组探讨,自主设计。从2020年3月1日到4月上旬,学员们三人一组,选择一个单元,围绕“读写融和,促写作能力的提升”的主题,进行团队研究,寻找最能促写的阅读资料,找到最有效的道路,设计最有价值的活动,初步完成了“习作单元读写融和”教学设计任务。
⑵交换评议,一次修改。四月中旬,工作室组织了交换评改研讨活动。各学习小组分别评改一份其他小组的教学设计,通过研读教材,研读教学设计,对需要评改的内容,从务实性、科学性、有效性、创造性等方面展开思考,提出亮点和修改建议。而后,各组根据同学建议,进行一次修改。
⑶线上研讨,二次修改。5月7日傍晚6点,工作室组织了线上研讨活动。两个多小时的研讨,学员们各抒己见,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导师高度赞扬了学员们深入研究、积极探讨的学习热情,并提出了综合性的修改意见。从深入解读单元设计的性质,到整体板块设计如何融和,都作出了详细的指导。经过本次研讨,学员们对教材要素的解读更加深刻,对习作单元教材的设计有了新的理解,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二次修改,使设计更加完善,更有操作性。
2.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⑴课堂实践,多次打磨。从2020年9月到11月,选择三至六年级上册习作策略单元设计的四个团队(王益红、徐萍、刘敏瑜、季勇小组),选择了阅读教学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第二课时、习作课、习作讲评课四个课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经历了自主研课、小组磨课、组际互研、导师磨课四轮滚动式的研讨,让“读写融合”教学理念真正走进课堂,帮助学生习得言语智慧。
⑵市级展示,好评如潮。2020年12月2日——12月3日,江阴市小学语文习作策略单元“读写融和式”整体教学专题研讨会暨薛法根江阴工作站高级研修班、夏江萍名师工作室研训活动在高新区长山中心举行。工作室学员冯喜伟、何洁、赵静娜、袁君琳以4堂扎实丰厚的课例展示与高级研修班学员进行PK,王益红、徐萍、刘敏瑜、季勇以4场创新深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微型讲座带给江阴小语人统编教材整体教学的指导盛宴,为一线实践统编教材的整体教学优化打开了一扇明净、透亮的天窗。江阴教师发展中心江红梅科长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高度赞扬本次活动“主题化,研究有深化;序列化,研究有层次;融和化,学习有生长”。
执笔:季勇 王益红 顾慧丽 朱少平 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