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冯喜伟在江阴市小学语文质量分析会上作《科学分析 精准施策 有效提升》经验交流 2021-07-04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冯喜伟 所在单位: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1-03-04 执教地点: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执教内容:科学分析 精准施策 有效提升 参加对象:江阴市小学语文教导

科学分析 精准施策 有效提升

——三上期末试卷命题研究及质量提升策略

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冯喜伟

不管是省测、市质量抽测,还是平时的单元检测、每学期的期末检测,目的是检测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如何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能力,以达到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目标,目前采用的办法是试卷检测,故试卷命题极为重要。

用试卷检测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需要建构一套科学、规范的学科能力测试框架和监测体系。国内各地开展了众多语文学科能力测试框架的研究,在此我们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的基于“学习—实践—创新”语文学科能力监测体系。

    接下来,我将以“学习—实践—创新”语文学科能力监测体系为理论依据,从三上期末试卷命题研究、我校部分题型能力表现及对应原因以及提高学科能力、提升学科质量的改进策略三方面谈一谈。

一、基于“学习—实践—创新”语文学科能力监测体系的三上期末试卷命题研究

(一)指标体系

1.基于“学习—实践—创新”的语文学科能力表现指标框架

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学科在借鉴和参照国内外母语测评项目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也将各年级学生的能力表现,纳入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创新迁移三大能力层级中进行描述和评价。

语文学科能力分为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创新迁移三个能力层级,在编码体系中,分别用A、B、C三个字母表示。

学习理解能力是最基础的层级,包括观察注意、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况和领会理解五大能力要素,编码分别是A-1、A-2、A-3、A-4和A-5。强调广泛的课内外阅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总结经验、丰富积累。

实践应用能力包括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应用,编码分别是B-1、B-2、B-3和B-4。强调根据不同目的和场合,用语文文字清晰、合理地表达,利用工具书和互联网等辅助学习,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与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创新迁移能力是最高层级,包括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编码分别是C-1、C-2和C-3。强调联系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解决具体问题,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独立思考与质疑探究,并批判性地评价、吸收传统及当代多元文化。

具体见下表:


语文学科能力构成要素及内容

观察注意

A-1

观察文本情境,注意人物特征、事件过程或文本特点;

观察生活情境,注意交流的不同场合特点及交流对象特征。

记忆

A-2

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中年级);

熟读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中年级)

识记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常见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语言材料;

记忆所学课文和所读经典名著涉及的重要文学文化常识。

信息提取

A-3

提取基本要素、重要细节和关键语句,排除干扰性信息;

从话语、文本中捕捉重要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做到信息提取真实、准确、完整。

分析概况

A-4

区分各类作品,概况常见文体的基本特征;

从所积累的语言材料中分析概况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分析概况文本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和写作特点。

领会理解

A-5

体味重要词句的含义及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理解重要语段的内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作品的内容、深层含义,体悟作品所蕴含的文学文化内涵;

理解领悟谈话对象的真实观点和意图。

应用交际

B-1

针对讨论的焦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

根据情境,准确、清晰地讲述见闻或复述、转述;

根据对象和场合,能文明、得体地进行日常交流;

流畅地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

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语言正确、规范;

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书写规范、整洁;

格式正确,标点或称谓等使用正确。

解释推断

B-2

借助词句积累和文学文化常识解释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分析文本或生活中的观点与材料的逻辑联系,合理推断事件现象因果关系等;

解释运用某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原因。

解决问题

B-3

针对具体情境,就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法或方案;

根据文本信息,联系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策略应用

B-4

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合理运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和引用资源,借助注释理解文本;

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养成分类积累、做阅读笔记的习惯,丰富阅读经验。

发散创新

C-1

在阅读材料和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想和联系;

举一反三,运用汉语言文学的规律丰富积累、拓展运用;

创造性地解释、化用,尝试扩写、改写或创作。

批判赏析

C-2

对所积累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领悟和评价;

批判赏析课内外文本的思想内容、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

批判赏析文本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加深对人类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批判赏析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

内化完善

C-3

理解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他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技巧,及时总结表达策略的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2.语文学科内容主题构成

语文学科将庞杂的内容主题概括为积累、阅读和表达三个核心方面。

积累包括优秀诗文、经典名著和名言警句三部分;

阅读划分为文言文、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三种文本类型;

表达包括任务型表达和个性化写作两种表达任务。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积累

优秀诗文

经典名著

名言警句

阅读

文言文阅读

实用类阅读

文学类阅读

表达

任务型表达

个性化写作


(二)三下期末试卷对应学科能力检测体系分析

1.试题对应能力指标举例

(1)积累

例题:“天门中断楚江开,          。”“         ,淡妆浓抹总相宜。”“         ,潭面无风镜未磨。”“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作者      之情。(5分)


编码及说明

参考答案及评标

核心内容主题

文化底蕴

优秀诗文

A-2熟读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A-4分析概况文本的思想情感

A-5体味重要语句含义,理解重要语段的内容

【示例】①碧水东流至此回;②欲把西湖比子;③湖光秋月两相和;④白云生处有人家;⑤对大自然的喜爱。

【评标】

A-2 正确写出①②③④,4分;A-4A-5准确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1分。

(2)阅读

例题:短文描写了                  等景物,表现了春天的小兴安岭      的特点。(6分)


编码及说明

参考答案及评标

核心内容主题

阅读方法

文学类

A-3提取基本要素、重要细节和关键语句,排除干扰性信息

A-4分析概况文本的主要内容

A-5理解作品的内容、深层含义

【示例】①新枝;②嫩叶;③溪水;④小鹿;⑤生机勃勃。

【评标】

A-3 正确写出①②③④,4分;A-4A-5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深层含义,概况主要内容,2分。

(3)表达

例题:“一天,一头狮子走进图书馆,穿过柜台,来到阅读区……”接下来,狮子会遇到谁?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请你大胆推测,展开想象,以此为开头,续编故事。(25分)


编码及说明

参考答案及评标

核心内容主题

表达策略

个性化

A-1观察生活情境

B-11)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

B-12)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正确、规范;

B-13)格式正确,标点或称谓等使用正确。

C-1创造性地解释、化用,尝试扩写、改写或创作

C-2对所积累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领悟和评价

A-1,2

B-1(1),6

B-1(2),5

B-1(3),3

C-1,3

C-2,6

以三道例题为例,对应“学习—实践—创新”语文学科能力监测体系,每一道命题都能准确地看到其检测的学生语文学科能力。


2.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

板块名称

题目类型

分值

积累

(共36分)

优秀诗文(23410

22

经典名著(9222324

9

名言警句(17

5

阅读

(共34分)

文言文阅读(5

2

实用类阅读(612

5

文学类阅读(813-1719-21

27

表达

(共30分)

任务型表达(1118

5

个性化写作(25

25

从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表看出:

三上试卷命题积累、阅读和表达所占的比重比较均匀。

积累部分所占比重比较大,尤其对优秀诗文(包括字词)的积累比重较高。

文学类阅读为阅读的主要题型,文言文阅读和实用类阅读较少。

表达部分除了个性化写作,还有任务型表达题,非常不错。


3.试卷命题对应能力表现分布

内容领域

评价维度

学习理解能力A

实践应用能力B

创新迁移能力C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C-1

C-2

C-3

积累

优秀诗文

经典名著

名言警句

阅读

文言文阅读

实用类阅读

  • 阅读(8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