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学设计 2021-07-05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胡婷 所在单位: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0-09-05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从词串出发,走向言语表达
1.白鹭 (第一课时)
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   胡婷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白鹭形象静态美的部分。
2.借助换偏旁等方法记忆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借助上下文语境、生活经验理解“嗜好”“恩惠”等词语的意思。
3.在反复朗读、品词析句中感受白鹭形象的“静态美”,感受这种美如诗一般的精巧。
4.发现“增之一分、减之一分”这样新鲜的言语表达,反复诵读积累并能迁移到生活情境中恰当运用。
二、教具准备:PPT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句导读,发现白鹭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白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李白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杨慎
2.赏白鹭图
3.了解郭沫若
【设计意图:以一组描写白鹭的诗句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读中初悟白鹭的诗意,为进入散文中感悟“白鹭是一首诗”,白鹭在不同的场景下展现的悠闲、超然的诗意美埋下伏笔。由诗句到图片,对白鹭这一动物的感知就从诗意的抽象语言感知进入了具象的实体感知。】
板块二:词句朗读,初识白鹭
(一)读好词语串
1.出示词串
组一:形声字:白鹭  白鹤  
              玻璃框  镜匣 
师:发现生字的特点?(形声字)提示用换偏旁变新字的方法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组二:左右结构的生字:嫌弃  望哨  音韵
上下结构的生字:适宜  嵌入  恩惠 
师:说说这两行的生字分别是什么结构?第一行的生字换偏旁记忆。
提示写法:左右结构的字,前两个左窄右宽,“韵”字注意左右等宽。上下结构的字两个上小下大,宜的宝盖头包住下部,嵌的下部托住小山。范写“嵌”字。
组三:难读的词语:嗜好  清澄  铿锵(联系上下文理解)
组四:表示颜色的词:雪白  铁色 青色  素  黛  朱 
师:表示颜色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单字。
组五:描写白鹭身体部位的:蓑毛  长喙  流线型结构
师:说说这些词语写的是什么,理解。
2.一读词串,读准确;二读词串,知意思;三读词串,记心中。
【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律归类识别记忆,一组组词串读起来就不仅仅是单个、零散的词语,而是整体的有内在联系的。就像薛法根老师所提倡的那样,组块教学,赋予单个知识点学习更多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整体关照思维、类比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读好新鲜感的句子
1.白鹭这篇文章写的时代离我们现在有点远,有些句子读起来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你发现了吗?能读好吗?读好难读的句子: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出示停顿符号,读准确,读好节奏。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这句话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忽、分:古代计量单位。蚕吐丝为忽,十忽一丝,十丝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强调极其微小,小到极致。
(3)这段话其实就是写白鹭的特点,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精巧、适宜)
(4)这一小节用这种独特的表达对白鹭色素、身段配合很适宜进行了展开写、具体写。读一读。其实,这独特的写法不是郭先生的原创,他是学的战国时期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出示读: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4)我们也来学一学。创设情境、迁移说话,感知独特的语言表达:
这个人身材匀称。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
她的皮肤很匀净,白里透红正适宜。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这幅画大小合宜、配色和谐。(                              )
这件衣服,穿在她身上正合适。(                         )
小明的读书声悦耳动听,一切都是那么正正好。(                     )
今天的气温真适宜,(                     )
(5)看,汉语的表达是多么新鲜有意思,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一个词,也可以用一句独特的话把意思说得更具体呢。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读书从课内和课外的阅读中发现更多的新鲜感的表达,并积累他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记住这样独特的表达。
【设计意图:词句段的理解部分,精选一个表达独特的句子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反复读感发现独特,感知这是对词语“适宜”的具体展开表达,再借助情境的创设,迁移仿写,活用这独特的表达方式。旨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传统的重视内容理解走向发掘言语表达,特别是习得独特的言语表达,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从流畅的语言表达走向追求语文味的审美而独特的语文表达。】
板块三:梳理文脉,发现文眼
1.请你快速默读全文,画出作者表达对白鹭由衷赞美的句子。出示: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发现首尾呼应的独特写法 师:这篇文章开篇就直抒胸臆盛赞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再次呼应段首,首尾呼应,点明中心。中间部分则展开对白鹭的描写,层次十分清晰。
3.如果用一个字形容白鹭,你用什么?(美、诗)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呢?回顾讨论诗的特点:短小精悍 而韵味无穷。散文诗比一般的诗稍微长些,又远不如常规的文章长,它篇幅适宜,长短适中,充满诗的节奏和韵律美。听到这,我想你对作者说白鹭是一首诗,一定有了些理解。
4.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白鹭的特点,你会用什么呢?(精巧)(相机板书)是的,精巧的诗就是本文的“文眼”,全文都是围绕它来描写白鹭的。为什么作者说白鹭诗一首精巧的诗呢?读读2-5小节,你一定会又有所发现。
【设计意图:从一句话赞美入手,训练学生发现关键句的能力,又通过首尾句的比较,发现首尾呼应的独特写法。感受用这一写法点明中心、升华主旨的作用。再从一句话过渡到用一个字、一个词赞美白鹭,再次深化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把文章读薄的能力。好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能把文章读厚,还要会把文章读薄。】
板块四:聚焦文眼,感悟形象
1.默读2-5小节,说说你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白鹭是精巧的诗的?
2.交流
预设: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生:它的颜色、身段配合得适宜,就是很精巧的意思。师:是啊,读这一句,一切适宜不正像一首精巧的诗吗?)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师:不是要写白鹭吗?为什么又写到这些动物?生:这是在作比较,就显示出白鹭是身段大小适宜的。师:是的,一对比,白鹭身形的恰到好处就比出来了,这适宜不正像一首精巧的诗嘛。)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生:这一句就是写它的颜色搭配很适宜。师:仅仅写颜色搭配得好吗?还有身段呢?你说。是的,流线型的全身结构,不能长短一分一忽的长喙和脚,这身段的大小多么精巧啊,读。那蓑毛的雪白,长喙的铁色,脚的青色,也来不得一分一忽的变化了,这色素的配合多么精巧啊,读。在这一分一忽的极细微变化中,我们深深感受着: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小结:这几个小节,紧紧围绕“精巧”,从白鹭的色素搭配、身段大小的适宜,向我们具体展开了对白鹭形象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白鹭形象的静态美,美得是真精巧。一起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中心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特别是文眼“精巧的诗”做文章,让学生发现精巧,结合具体词句谈,教师评价反复复习文眼和中心句,加深学生对白鹭精巧的认识。借助体悟中读好描写白鹭的句子、反复中读熟课文的中心句,把对白鹭静态美的精巧深入学生的认知中去。】
板块五:指导背诵,总结回顾
1.试着背一背这几小节:指导方法,可先背诵首尾呼应句这样独特有规律的句子。再背诵“适宜”的分中心句,接着着力记忆展开写适宜的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记住对比、一分一忽的特殊表达。同时边背诵边想象画面。
2.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白鹭形象的精巧美,这是一种静态的美。白鹭是一首诗,它动静皆宜,静态形象,美得精巧,飞动起来的动态形象也很有韵味呢,下一课,我们一起去不同的场景中感受白鹭动态的美。
【设计意图:课文的终了,指导背诵,对散文学习而言,有所必要,好的散文值得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内化积累。而课后习题有关于背诵的要求,适当指导背诵方法,能够减轻学生的背诵负担。也提示孩子背诵在熟读成诵之外也要讲究方法,抓有规律的独特表达、想象画面背,有意识地关注背诵方法,学会巧记,也对思维的提升有益处。】
四、作业布置:
1.推荐课后阅读:郭沫若《杜鹃》  刘学刚《春天的黄鹂》
2..尝试背诵静态美部分
五、板书设计:
                    色素配合
                  静态美    身段大小       适宜
白鹭   诗(精巧)      
                  动态美
  • 阅读(10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