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思考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阅读心得
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王益红
世界变化越快,越需要回归自我,从真实的自我才能生发出影响周围人和群体的力量,这样的人,是一个心智自由的人。
学习素养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学会学习”,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教育领域的项目化学习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因此,我们需要的项目,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项目,项目的指向是学生的学习。
1.概念解读: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是以发展学生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根据学科核心知识系统建构学习项目,学生围绕真实问题情境下的特定任务,组建学习共同体,整合学习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在言语实践与探究活动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项目成果,实现对学科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发展言语智能,提升学科素养。
2.主要特征:
(1)学习者的自主性与体验性
项目化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师作为项目实施中的合作者和促进人参与项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决策。
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丰富人文精神、形成个性生命的过程。语文教学应该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和谐的发展。
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强调把语文学习置于真实而有价值的情境中,通过学习来解决真正的问题,并实现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以及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项目化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学生切身体验、“做中学”的过程,学生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无论是学生参与真实的活动项目,还是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思维指导语文学习,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学为中心”,即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学为中心”,还表现为关注学生“学”的方法,包括如何用“语文的眼睛”去观察,如何用“语文的耳朵”去倾听,如何用“语文的嘴巴”去表达,如何借助已有的学科经验和信息,在迁移运用过程中建构自己内在的知识体系等,真正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的过程。
(2)学习内容的核心性与联结性
学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具有四大特征: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首先,项目化学习要学生学的是核心知识。核心知识不是事实性知识,也不是技能性知识,它指向学科本质或促进人类对世界理解的关键概念与能力。其次,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建构。知识的再建构最重要的表现是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且要在行动中做出来,运用周围的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基于组块原理,将零散的教学内容重组,转化为综合性、立体化、板块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联结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其中,联结性学习是组块教学的实践构想之一。组块教学中的联结性学习,是指个体发现、把握并重构知识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得其智能意义的学习方式。
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核心目标是“言语智能发展”,直接指向了“核心知识的再建构”。项目化学习,学生学的是核心知识,强调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自我建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 要求无论是单篇课文教学还是单元整体教学,学习主题都应更加聚焦,或基于单元人文主题,或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基于统编教材体系结构,提炼学科大概念与核心知识,建立“小学阶段各年级能力发展指标体系”和“小学阶段各年级语文核心知识网”,解决“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困扰,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做好教学内容的联结性,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
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核心原理是“联结性学习”,努力实现“心智自由转换”。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着眼于语文学习方式的实质性改变,解决当前母语学习中存在的虚假学习、机械学习、竞争性学习等问题,更加关注语文学科内部的跨界与融通。基于联结学习机制的组块教学范式,突破了线性思路,采取块状阶梯结构,将教学板块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的言语活动板块,让学生在板块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在行动中做出来,运用周围的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过程,强调了心智的灵活转换。
(3)学习过程的问题性与发展性
项目化学习的起点是学习者的困惑与兴趣,而从兴趣、困惑逐步形成项目的过程是学习者认识深入、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也是项目化学习主题产生与分解的重要环节。在学习活动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转换与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解决问题,同时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在组块教学“资源统整、板块联结、阶梯推进、自主建构”的基本理念的指引下,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着力探寻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资源、工具、策略、支架、评价等,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问题解决中逐步发展言语智能,不断触发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输送持续学习的动力;强调言语情境、主题聚焦、任务驱动、合作完成、成果导向和评价跟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维和情感活动,体验、理解、感悟、发现、内化、运用,从而发展言语,熏陶情感,启迪思维,促成审美,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以“小学阶段各年级语文能力评价体系”为导向,改变学科内容和学习空间过于封闭以及学习动力和高阶思维能力不足的现状,促进学生“理解与概括、联结与想象、欣赏与评价、反思与转化、观察与创见、倾听与交际”等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以研究团队带动区域语文生态变革,整合操作系统,构建能力体系、评价指标、实践样态与理论模式,进行县域推广,形成品牌特色。
(4)学习形式的合作性与多样性
项目化学习从项目的规划到实施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资源可以利用网络、书籍、学习资源库、实践活动等多种认知形式和工具获取,学习过程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等完成。多层次、多角度、合作化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
组块教学理念下的项目化学习为重构国家课程、培养信息时代学习者所需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关注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项目资源可以利用网络、书籍、学习资源库、实践活动等多种认知形式和工具获取,学习过程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完成。多层次、多角度、合作化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建立在“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三根支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