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何洁论文发表 2021-07-10
网站类目:研究成果获奖 姓名:何洁 所在单位: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获奖类别: 获奖级别:省级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2021-06-04 评比部门: 发表刊物:《山海经 教育前沿》2021年25 刊物级别:省级 发表时间:2021-07-10

创新思维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探究

何洁 

摘要:《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语文教学应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挖掘他们潜在的创新力。这创新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驱动力,还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融合

 

创新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教育着力培养的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包括创造性形象、直觉能力、洞察能力、预测能力和捕捉机遇的能力等。着眼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功夫可以养成的,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不断引导学生。下文,我将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营造特定情境,激发创新灵感

营造良好的情境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创设情境是通过声音、视频等元素创设一个与特定文章中描述的场景、表达的情意相符的环境,创设情境后,课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阅读时伴随着声音、视频,学生更容易进入文章中描绘的场景,切身感受文章中传达的情意,从而启发学生灵感,启发创新能力。

以韩翃的《寒食》为例,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开头两句写了寒食节的景色:春天的京城中柳絮到处飞扬,寒食节的东风将宫城的柳枝吹斜。这两句交代了创作背景,为后面的写作做铺垫。后面两句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描写,寒食节在古代史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是不允许生火的,但是傍晚时分,皇宫内传赐新火,袅袅青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作者很巧妙地借寒食节的烟火讽刺了特权阶级。这首诗相较于单纯写景的诗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或者引入一节微课,展示一下诗中描写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一下寒食节这一天百姓家中是何等清冷,再看一看飘散着热气的王公贵族的府邸。两者对比,可以使学生理解这首诗讽刺的事情:权贵阶层完全不被禁令所约束,从而对这首《寒食》理解得更透彻。

二、细致推敲文本,开阔思维和想象力

阅读文章需要不断推敲、反复欣赏,只有将现有资料分析透彻后,才可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尤其对于一些重要的、优秀的文章段落。仔细推敲文本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逻辑、学习文章中的优秀之处。细敲文本时,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还原文章的真实场景,开阔思维,表达一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

比如,在《金字塔夕照》一课中,这一课属于描写景物的文章,课文描绘了傍晚金字塔受阳光沐浴时的景色展现一幅绚丽壮美的金字塔夕照图,文章有很多出彩之处,比如“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这段话将傍晚金字塔的壮美刻画得十分传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致分析文章的语言,想象一下夕照下到处闪着金光的景色。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的长处,进而开阔思维,提升想象能力。

三、问题导思训练,引导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中开始的,敢于分析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教育家陆九渊就提到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导思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步骤,教师应该重视设疑。问题导思是在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路指导下,教师依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的教学过程。进行问题导思时,教师需要在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章。问题导思按照由浅到深的步骤,严格控制问题的难度,避免问题太难或者太过简单而对学生的思维起不到应有的训练作用。

比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这一课描写了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有两个突出的写作手法,一个是反衬,另一个是对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反衬手法体现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残败的鲜明对比,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让学生想到,在美好面前,破坏才显得更加可恶,作者通过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残败对比,使读者产生对圆明园的破坏愈发痛惜,进而增强读者对侵略者的愤恨,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本文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写作手法:对举,比如,文章中“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依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这种一一对举的手法给人带来怎样的体验,让学生说出,对举使文章更加清晰,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圆明园。通过这种问题导思,学生可以形成清晰逻辑思维,从而为创新思维发展做铺垫。

四、结合文本朗读,创新思维升华

阅读是一种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朗读时,学生眼睛、嘴巴和思维都被有效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声音传入学生耳朵,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二次加工,对之前的思维和理解进行升华。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朗读是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四季之美》一课,虽然文章思路比较清晰,但是文章多长句,如“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粗略的浏览文章只能粗略地感觉文章的气质。但是仔细朗读文章才能感觉文章生动传神,才能作者用词之精准,感受文章与众不同的美,明晰四季之美。长此以往,学生在朗读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创新思维能力也不知不觉地提升了。

五、扩展语文课堂,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处处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机会,仅仅将语文学习放在学校内、课堂上会浪费很多学习机会。将语文课堂从学校拓展到家庭、社会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知识海洋,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机会。比如,学生的父母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有的学生父母从事服装加工生意,免不了请人为服装设计广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给服装设计广告语,增加它的销量;有的学生父母是开水果超市,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水果的功效,写一篇小习作等等。这样将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有效联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向父母请教,增长更多知识,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

总之,丰富的语文活动将课本内容有效拓展,似的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类似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性格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

创新能力是语文能力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阅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含量、提高眼界,使学生了解大千世界的美好,而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有效结合,可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探讨了五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希望给广大的教师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孟利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学周刊,2015 (18):185.

  2. 赵双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6):171

  3. 赵明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108-109

  4. 黄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85-86

  • 阅读(9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