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2022-04-09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方惠燕 所在单位: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2-04-09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    方惠燕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文的音韵美。

3.了解人物思维过程,说清“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学会抓住话语破绽进行缜密分析。

4.理解故事寓意,知道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出现说话做事前后不一相互抵触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物思维过程,说清“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块猜字导入写好“矛盾”

1. 猜字:

出示矛:这个字是什么字?见过矛吗?矛有尖尖的枪头,是用来攻击的;

出示盾:这个是什么字?见过盾吗?它就是用来抵御的兵器。

2.揭题:这两种兵器出现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故事中。我们一起来写写课题,注意矛撇笔不能掉,盾第一笔是横撇。

 

板块理解字义,讲清故事

1.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文言文,请大家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正音:

(1)其人弗能也。

(2)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读句。

1)指导“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文言文读出节奏感。

4.请大家将注释意思放入文中,和同桌两人说说这则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如果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可以先圈一圈。

1)交流不理解的字词:“誉”“弗”“子之矛”“立”

2)谁来完整地说说这篇文言文讲了什么故事?

5.读懂故事内容,再读这则小古文肯定韵味更足。

 

板块三:分析推论,理解寓意

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吧,让我们走进这个卖货现场。

任务一:走进楚人思维

出示第一句: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楚人为了卖矛和盾,使出了商家必备技能:誉。他是怎么夸他的矛和盾的?读读楚人的话,完成卖货信息表。

商品

特点

卖点

 

 

 

 

 

 

 指导朗读,体会楚人卖货的夸张。

任务二:走进路人思维

1.正当楚人这么夸张地叫卖,有人却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你来问,你来问,大家一起来问一问。

2.为什么路人要这样问,为什么楚人就不能回应?我们不妨走进路人的思维,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将路人的所思所想填入到推断思维导图。

指名讲说,理解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夸耀的话语不仅仅是夸张问题,更重要是说话有破绽漏洞,导致话语先后抵触。

任务三:讲好故事,改变楚人思维

楚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然不能回应。他灰溜溜回到家,为了避免儿子也重蹈覆辙,他会如何将今日之事告诉儿子,并怎样告诫儿子:

儿啊,今天我出去卖矛和盾。我                                         

哎,都怪我                                                       

大家再帮楚人想一想,今后,他应该这样卖矛和盾?

 

板块四:联系生活,升化寓意

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小故事给予我们启思:正如单元页所说:“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生活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 阅读(12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