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让学习“有滋有味”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阅读心得 2023-10-02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王晴燕 所在单位: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3-07-12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让学习“有滋有味”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阅读心得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王晴燕(第三组)

2022年版课标设计的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息息相关,同时又各有特色,各有侧重。近期,我研读了《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中第六章《“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自诞生以来首次以单列形式明确了文学活动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与要求。它的内容和要求包含两个方面文学阅读”+“创意表达”。即阅读文学作品,学会欣赏评价;观察感受实践,尝试创作表达。“立象以尽意情动而辞发”这是王崧舟老师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解读的题目,意境深远,充满诗意。细细琢磨,品读该章节后,我觉得对我以后在教学中如何创设大情境,搭建课堂有效支架,设计分层学习任务很有启发。

一、理念解读,凸显四个关键词

1.阶段性,学段要求逐步提升

第一学段要求“阅读并学习讲述“讲述”属于学习模仿阶段;第二学段要求“阅读并讲述“讲述”属于基本学成水平,要求有所提升;第三学段要求“阅读、欣赏~讲述、评析”,开始发展批判性思维。可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随着学段逐步提高。

2.关联性,阅读表达交织共进

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丰富想象力,体验各种情感,得到创造赋能,激发创意表达。同时,学生的创意表达又能继续滋养其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加深对作品的认知。

3.实践性,听说读写提升素养

就文学阅读而言,强调整合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在整合学习中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体会思想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就创意表达而言,鼓励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如笔记、海报、连环画、思维导图、音频、微信公众号等,引导学生成为有创意的表达者。过程中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要求,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落到实处。

4.主体性,强调个体深度发展

在创意表达上,学习内容多次强调学生自己去体验尝试,交流自己的情感,描述自己的故事等,充分体现了创意表达的主体性特征,着力个性化深度发展。基于此,评价也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

二、案例呈现,建构有效学习场

通过对书中案例的学习,我初步感受到要在课堂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从整体解读单元教材,创设情境重组内容,设计进阶实践活动,评价贯穿学习始终四个方面入手来实行。下面,以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7单元刘敏瑜老师执教的《梅兰芳蓄须》为例,进一步体会和把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路径。

1.本单元主题

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故事。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积累语言。《梅兰芳蓄须》重点是读懂故事的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教学活动设计

(1)任务驱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

《梅兰芳蓄须》是一篇略读课文,加之梅兰芳故事学生并不熟悉,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梅兰芳的民族气节,是挺难的。但刘敏瑜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很巧妙,课前,为了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刘老师播放了梅兰芳纪念馆“艺术成就”“旅美演出”两个展区的视频,并创设了“民族气节展区”的真实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当孩子们答应帮张叔叔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期学习中就会朝着寻找“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的方向去努力。

(2)活动进阶,让学生有“看得见”的提高

这节课共有三个任务,任务一:了解故事,分展区,取标题;任务二:学习布展,选展品,做解说;任务三:自选展区,合作布展,练习解说。每个任务各司其职,却又息息相关,层层递进。课堂上,刘老师逐步引领孩子们了解日本人是如何逼迫梅先生的,梅先生又是如何拒绝的。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日本人的威逼越来越厉害,梅先生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拒演的决心越来越坚定,水到渠成知晓“深居简出、蓄须明志、打针装病”三个展区不能调换顺序。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刘老师以“深居简出”为例,让孩子们“选展品、练解说”,孩子们透过厚厚的窗帘,想象出窗帘背后梅兰芳的神态、动作、无声的语言,赋予窗帘特殊的意义,与人物之间愈发亲近。这样的“层递式任务”不仅激活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梅兰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活动过程中,老师需要重组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脉络,聚焦核心价值,学生也需要根据任务阅读、审视、挖掘文字背后的意义,无形中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拔节。

(3)开发工具,给学生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这节课,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其中的一个亮点,通过现场连线,与展览馆张叔叔面对面,提升了孩子们完成任务的内驱力;通过梅兰芳演出视频的播放,感受一代名角的风采,为后续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做好铺垫;通过表格辅助,横向纵向明晰日本人的行为日益升级,梅兰芳的处境越发危险;通过音频示范,引领学生明确解说核心内容、方法,构建评价机制;通过展厅动画,积淀孩子任务驱动的成就感。这些多样的工具,贯穿学习始终,丰富了课堂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创意表达,让学生的能力可感、可视、可评。

三、教学讨论,立足生本再出发

教学讨论可以作为对教学设计的审视要求,审视教学设计是否立足核心素养,呈现目标进阶;是否关注学生生活,聚焦最近发展区;是否有合理的情境创设,体现深度学习的任务设计,学习产品以及外显可感的评价方式。

例如,我在教学四上《西门豹治邺》时,利用邺县治理前后对比图,创设“史官向魏王汇报”这一情境,通过任务一——争当合格“小史官”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本课重点,即复述课文要简要;通过任务二——梳理文脉,找关键信息,明确复述主次点,掌握化简方法。如西门豹问的四个问题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老人的回答可以围绕天灾人祸两方面复述等;通过任务三——汇报评价,让学生学以致用,取长补短。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少显性明晰的评价机制,所以学生对于复述到何种程度才算达标比较模糊,导致“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不太扎实。现在依据教学讨论,我就能明确自省方向,尽可能减少设计漏洞。

综上所述,通过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我更加深入理解了以学习任务群为驱动,提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新课标模式。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立足学生发展,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打好基础,助力他们实现能力目标进阶,在学习的过程中汲取文本营养,体验丰富情感,涵养各种美德,感受达成任务的快乐,让学习变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