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课堂提问,优化教学成果 2023-10-02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赵红艳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3-10-02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慎重课堂提问,优化教学成果

江阴市华士和平小学 赵红艳

【摘要】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 原因 策略 有效提问

【正文】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还是优化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效果。

而今,现在的教学现实却有时让我们不免担忧,课堂的有效提问并不能完成,而且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表面性提问

在课堂上,老师问:“是不是?”“对不对?”“这道题会不会?”……凡是这样学生只需要用简单的几个字回答的问题其实都没有深入到他们的思考中,而在满堂整齐的回答中似乎课堂的效果看似很好,实则空洞无味。

二、频繁性提问

“这篇文章用了什么表达手法?”“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这篇课文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中频繁地抛出问题,问题数量太多,问题之间联系不大,学生疲于思考,忙于应付,反而效果不好。

三、复杂性提问

“这篇课文的表达效果什么?”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对。

四、惩罚性提问

当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提醒,但却让学生心生抵触。

五、急切性提问

有时有些老师可能没有把握好课堂进度,为了赶时间,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学生根本不及思考。

六、个别性提问

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到课堂中,但是现实中往往一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回答的往往是那么几个学生,满堂灌也成了“个别灌”,学生的参与率不高。

 

在面对这些可能存在或不仅限于此的问题时,我们老师也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中提问方式和内容是否恰当,可能我们可以先来想想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教师的提问不能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仔细考虑而出,所以基于提问目的的查差异性,我简单地分以下情况简述一下:

一、为激发学习动机而提问

这类问题一般于新课伊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作答,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讲注意力更好地引入到课堂中,这时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能事半功倍。但这类问题不是随意空泛,而要联系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引申但也要有回收,既扣住教学重点,又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比如,在教学《黄山奇松》时,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假期去哪里玩了?”在吸引学生侃侃而谈的同时也能适时找到切入点进行教学。

二、为检查巩固而提问

这类问题大多是具有针对性的,是教师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帮助巩固旧知而提问的。提问的时间可以在课堂的任意时间,可以是口头回答也可以是书面练习。而提问的对象一般是老师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挑选回答。此类问题目的性较强,而且回答的答案也较为固定,实为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服务。

三、为解读文本而提问

这类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这类问题既包括对语文内容的提问,也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提问。既可以是对全文的整体概括,也可以是对某个重点段落、词句甚至是标点的局部探究。总之,这类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感悟文章内容而设计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往往需要根据文章的重难点设计一个或几个“主问题”,围绕这个主问题,再设计若干个小问题,这些问题有机联系成一个“问题群”。问题群可以是“形散神不散”的主题式提问,可以是“更上一层楼”的递进式提问、可以是“幽兰生谷香生径”的辐射性提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当学生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不全面时,教师可以采取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启发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追问式提问,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为表达训练而提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1]》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时间,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例如句子的完整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能力。例如统编版四上第一单元第二课《走月亮》一文中,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留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旨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不管以怎样的目的提问,归根到底还是要在课堂上做出成效,尤其在如今的“双减”背景下,课堂的高效也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中该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

一、把握提问内容的层次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遵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如果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可以回答,就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而如果提问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解,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这就像让学生去摘苹果,要“跳起来摘苹果”,既有目标又有动力。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这样的层次性,让学生一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这样才能让他们有动力去摘取知识的果实。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针对学生学情,实事求是,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

二、抓住提问的时机和时长

关于课堂提问的两个时间概念,一个是提问的最佳“时机”,另一个则是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长”。首先,教师提问要选择最佳的“时机”,上课伊始,学生的思绪还处于活跃状态,仍在课间的“繁华”中徜徉。此时如果想让他们尽快回归课堂,教师可以多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当学生的思维已经围聚起来,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时,这时可以多提一些理解性、分析性或者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强化兴趣、维持积极的思维状态;而课堂后期,学生的思维又由高潮转入低潮时,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放松性或幽默性问题,这样又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学生的走神。

另外,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预留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直接请学生进行回答,表面上看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教授更多知识给学生。然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而非教授更多的语文知识。所以在提问之后预留给学生的思考的时长可以多“浪费”一点。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将学生思考时间从1秒增加到3~5秒时,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给出的答案会更加具体详细、有逻辑;会有更多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此外,对教师的行为、态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提问策略会更加丰富,使提问数量减少而质量明显提高,提问类型趋于丰富多彩。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对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做出回应是正常的,教师要进行耐心等待,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调查结果显示:7~9秒的等待时间最受学生欢迎,这样也可以尽可能地缓解被点名学生的焦虑,因为在此之前学生都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2]另外,在这个同学作答之后,如果我们再留几秒钟让他思考答案的正确性或完整性,同时其他同学也能有足够的时间辨别、分析答案的正确性。这样,既可以在讨论交流中得到更好的反馈,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把握提问语言的清晰准确

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要清晰准确,简洁明了。课堂提问语言是启发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逻辑逻辑推理的言语组织。如果老师提问的语言不当,就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也不能让学生抓住提问的要点,这样学生反而答非所问。所以,教师提问时语言要简明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让学生莫名其妙。如果学生作答遇到了困难,教师应从另一视角出发,适当启发学生,锻炼其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四、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课堂上,老师是一个引导者,指引方向,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传统模式,当然这种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明确的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且有独立思考的人。这时候让学生学会问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在统编版语文四上的第二单元就是一个关于“提问”的单元。在这里提示我们提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是针对全文、针对部分课文内容;可以是联系生活经验,可以是针对课文的写作手法,可以是从中得到的道理启发……提问的角度很广,那学生似乎就可以提出千千万万不同的问题,是的!有的同学能提,而有的同学,却不会,或者说是不敢。他们似乎更在意这个问题的正确与否,怕被嘲笑,怕被批评。但是,我觉得提问就是要大胆,一些似乎离经叛道、天经地义的问题,实则却内藏了很多的秘密。如果不是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只往地上掉?”他如何能发现万有引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大胆鼓励学生提问,疯狂问,从一个学生的角度,从一个老师、一个生物学家、一个科学家、一个老人……以不同的身份来提问,这样他们的思路就更加开拓了,让他们在不同的角色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来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慢慢转变成学习的主人,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习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能发展其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学会用心地提问评价

    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评价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和谐交互的表现,是引导学生良性发展的方法,更是教师对教育智慧的展现。而老师用心的评价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作为一种完整活动的教学,“评价”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正因为课堂评价的存在,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可控制的活动。[3]

而教师用心的评价并不是一味地积极地肯定学生,当然鼓励学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教师盲目地表扬学生,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这样反而会误导其他学生。所谓“用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因而如果对学生的理解缺乏引导,那提问的作用就会荡然无存。所以,学生答错了允许纠错;答得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思考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学生出异议。在学生提问、作答时,教师要尽量做到眼神专注表情态度和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回答,都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地方以免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积极性。

总之,该表扬就毫不吝啬,不敢表扬时可以保持沉默微笑,对学生所犯错误要及时指出。同时还要注重评价语中的语言素养,不能仅仅是表面敷衍的“真好、真棒”等索然无味的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如其分又鲜活灵动的评价,比如一句诗、名言,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

善教者必善问,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创造出高效的课堂。但是,并不是问题越多,课堂教学效果越高。有效提问必然是有规划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如果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反而会误导学生思考,浪费学生时间。因此,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这值得教师们深思。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我们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2]郑佩芸.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3):30

[3]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