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语言训练契机,促儿童言语智能发展
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 王燕
【摘要】
小学一年级的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年级组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弄清了言语智能发展受阻的原因。通过打通口语交际渠道,促进言语智能稳步发展。借助儿歌诵读,搭建师生互动之桥;借助同伴互学,营造生生交际之乐;借助阅读教材,创享情境体验之旅。借助互联网,打造家校合作蓝本,促进言语智能蓬勃发展。笔者从多方面创造语言训练契机,促进儿童言语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言语智能 师生互动 情境体验
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习者获得语言建构、创造意义,进而发展健全的心智世界的能力,获得用语言来传达信息、认识世界、表达心灵的能力。特级教师薛法根指出:“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智力因素和以实践创造为内核的能力因素,在言语活动中高度融合,就构成了言语的特殊智能。”
儿童言语智能区别于语言文字的模仿、复制和照搬,有较强的语言运用性。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言语智能位于首位。一年级学生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再到儿童期,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从一个音到一个词再到一句话。不少孩子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
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一年级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处于城郊结合部,家长从事服装、餐饮、快递等第三产业较多,家教水平参差不齐。一种是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前教育,“放羊式”居多;另一种就是完全托付给爷爷奶奶,溺爱成性,有的已经成了“手机控”。这两种家教方式都影响着儿童言语智能的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母语启蒙教师深感责任重大。笔者利用“问卷星”进行了《关于一年级儿童言语智能发展的现状调查》,以便找到问题的根源,能在后期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调查研究:打开语言表达话题,了解言语智能发展现状
开学初,笔者对班内43名学生进行了观察,发现语言流畅、表达完整的同学不足三分之一,个别孩子口齿不清晰,表达不流畅,课堂上回答问题常常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迸出来,更有甚者不知所云,答非所问。
于是,一年级组语文老师对班内学生进行了集体问卷测评,共有189名孩子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表:
测试题 |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1.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属于哪种情况? |
A 好 |
47 |
24.87% |
B比较好 |
56 |
29.63% |
|
C一般 |
81 |
42.86% |
|
D比较弱 |
5 |
2.65% |
2.你是否能较为完整地讲一则简短的故事? |
A是 |
162 |
85.71% |
B否 |
18 |
9.52% |
|
C不清楚 |
9 |
4.76% |
3.你有主动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吗? |
A经常读 |
75 |
39.68% |
B难得读 |
39 |
20.63% |
|
C家长督促后才读 |
75 |
39.68% |
4.家长和你子有亲子共读的习惯吗? |
A每天都有 |
29 |
15.34% |
B每周2——3次 |
126 |
66.67% |
|
C没有时间 |
34 |
17.99% |
|
5.你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哪些问题?
|
|
通过调查问卷,笔者发现能主动阅读课外书的同学,表达能力也强,不仅能说较为完整的话,还能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能用完整的句子清楚地表达学校生活。但是,整个年级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仅占三分之一,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表达能力都存在多种问题,如表达不清楚、词汇量不够、语言表达不丰富等,还有的学生由于性格胆小、主动性不强、不够自信,与他人交流不多,沟通不畅,严重阻碍了儿童言语智能的发展。
要知道,小学是培养儿童语感的初级阶段,是语言的快速发展期。儿童的语言发展受生物、年龄、性别、认知、情感、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复杂,教育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的差异也导致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早期语言发展有巨大作用。父母经常给孩子阅读书籍,孩子的语言发展会优于其他的孩子。如果经常给孩子跟电子产品接触,玩手机游戏、看抖音直播等短视频,缺少实际交流的机会,就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研究表明,学校教育的作用是家庭不能取代,孩子们在班集体中学习和游戏,有了更多交谈的机会,一方面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言语智能的发展。
二、教学策略:打通口语交际渠道,促进言语智能稳步发展
(一)借助儿歌诵读,搭建师生互动之桥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中指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教师处于陌生状态,表达能力不强,常常会走神,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让孩子们喜欢上学,喜欢上你的语文课呢?教师就得搭建师生互动之桥。
1.师生对口令,习惯成自然
浅显易懂的儿歌搭建起了师生互动的桥梁。《上学歌》《读书歌》《写字歌》《上课歌》是孩子们入学第一周天天必备的内容,通过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以师生对口令的方式,边打节奏边背,在动脑动口中不知不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背日有所诵,记经典美文
课前准备歌 |
读书歌 |
写字歌 |
上课歌 |
师:铃声响, 生:进课堂, 师:老师讲, 生:用心听, 师:书放好, 生:背挺直, 师:比一比, 生:我最棒! |
师:读书时, 生:要做到: 师:打开书, 生:身坐正, 师:左手摁, 生:右手指, 师:读到哪, 生:指到哪。 师:一边读, 生:一边记。 |
师:头要正, 生:肩要平, 师:臂要开, 生:足要安。 师:三个一, 生:要做到。 师:握好笔, 生:一拳一尺一寸,师:拇食左右摆, 生:要成尖尖角。 |
师:小眼睛, 生:看前方; 师:小耳朵, 生:竖起来; 师:小小手, 生:放背后; 师:小小脚, 生:放放平; 师:谁最神气? 生:我最神气! |
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世界的希望。《日有所诵》是第一学期陪伴孩子们的入门法宝,每天早晨一进教室,就会传来朗朗书声,《数字歌》《做手影》《找朋友》让你感受生活的趣味;《牵牛花》《墙头草》《落叶》带你一起走进大自然;《小金鱼》《小蜘蛛》《小蜗牛》和你一起与动物交朋友。
班里总有几个识字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前2分钟,讲台就成了他们的舞台。儿歌的题目一报,其他同学就会脱口而出。有时是小组赛读,有时是随机抽背,有时是开火车轮背……形式多样,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熟能生巧。
3. 读绘本故事,演精彩片段
绘本与其他读物最大的不同是它以画为生命线,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属品,而是运用画面讲述故事。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教研室每学期都会向全市中小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与经典影视作品,有必读书、选读书和经典影视。一年级上学期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讲的是兔妈妈和小兔在一起相互表达爱的故事,采用反复的语言结构。
小兔子说:“我爱你, 。”
大兔子说:“我爱你, 。”
在教学中,采用同伴互学的方式,同桌俩分角色看看、读读、演演,便于积累运用,展开想象,模仿表达,让思维再现。
(二)借助同伴互学,营造生生交际之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是群居动物,每个孩子到学校里来学习,就是寻找同伴的过程,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与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他们的集体活动经验有关。
在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的教学中,先从“我和老师做朋友”聊起,说说喜欢老师的原因;再到“我和同学做朋友”,夸夸身边的同学,并说说自己的交友标准;然后找找优点,向同桌介绍自己的优点,向四人小组的同学介绍优点;最后,借助句式引导孩子主动伸出友谊之手,用真诚的心去交朋友。
你好 ,我叫 ,我的优点是 。因为你 ,所以我想和你交朋友。
伴随着《找朋友》的背景音乐,孩子们的互动越来越自然,气氛越来越活跃。孩子们明白:好朋友就是有共同的爱好。
当读到《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课文时,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救小公鸡过河,明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有一次,我 , 看见了,主动走过来,说:“ ”我很感谢他。
有了提供的句式,有了文本范例,有了教师的提示,就能勾起学生对平时生活场景的回忆,就能流畅的表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借助阅读教材,创享情境体验之旅
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童话类课文。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多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身临情境才能体察融情。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这篇课文时,发现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时,第二、三、四节的表达方式是差不多的,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对话内容口语化,句式不断复现,符合一年级儿童的阅读心理。
1. 创设情境,看图练说
棉花姑娘生病了,只见它弯着脑袋,愁眉苦脸,无精打采,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指名一位同学扮演生病的棉花姑娘,想象蚜虫把身上的叶子咬了一个个大窟窿的画面。棉花姑娘会怎么想?
2. 对话朗读,理解内容
在指导燕子、啄木鸟和青蛙说的话时,教师将燕子的话“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作为范例,请愿意当燕子的同学分别演读,抓住“对不起、请……吧!”感受到动物们的礼貌,从“只会”感受到燕子的无奈。
当棉花姑娘用期盼的眼神、渴求的语气找到燕子、啄木鸟和青蛙时,没想到都不能解决它的困难。七星瓢虫的出现,给了转机,身体恢复了健康,心情的变化可谓是跌宕起伏,从生病的“难受”到遇到医生的“高兴”,不能解决的“失望”,到最后的“惊喜”和“欣慰”。
3. 角色表演,内化语言
学生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后,教师并没有就此停步。要想真正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必须提供输出环境。于是,教师便下达了“分角色表演故事”的任务,同学们以六人小组为单位,按照课文中的角色分工合作,共同演绎棉花姑娘请医生的过程。
4.实践作业,活用语言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请学生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了解喜鹊、倾听、螳螂等益鸟益虫,模仿第2-4自然段对话的形式,编一组或几组对话,有能力的可以图文并茂,创编绘本。
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说:“对不起, ,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放学后,家长和孩子一起,群策群力,查资料、编动作、发语音、录视频等,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增强了亲子互动的机会,增强了表达的欲望,孩子们的言语智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过:言语智能是指运动语言进行认知与交际的言语心理特征,是一种具体语境中的言语创造力。在言语活动中,对语言具有特别的敏锐感和熟练的驾驭力,应对问题语境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既能遵循言语规则达到顺畅的表达和交流,又能在特别情境下突破言语规则,创造更富表现力的话语方式和言语形式。
三、 拓展延伸:打造家校合作蓝本,促进言语智能蓬勃发展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诞生都是家校合作共育的结果。要知道,小学是儿童培养语感的初级阶段,是语言的快速发展期。儿童的语言发展受生物、年龄、性别、认知、情感、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复杂。家庭教育的差异性导致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QQ、微信、钉钉软件等互联网交际方式打破了以往面对面的交流的局限性,家校合作沟通有了新方法、新渠道、新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群发布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发送语音或视频,教师及时收听、批改、点评,优秀的作业在群里共享,相互学习。
期末,笔者再次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能完成必读书,还有阅读《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等,书的种类在不断增多,知识面在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言语智能在蓬勃发展。
小学低年级是终身语文的启蒙,是语文学习最关键的时期,“蒙以养正,圣功也”。作为孩子们的语文启蒙教师,要深入研究儿童的学习心理,以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才能让儿童既学得轻松愉悦,又能在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上有所收获,真正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敏华. 谈小学语文教学之道. 统编本教材教学方略. 第一学段 [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8.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温儒敏.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一年级.下册[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