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史 做中国人 ——三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功能性读写教学实录 2025-09-02
网站类目:课堂实录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3-19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中国史  做中国

三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功能性读写教学实录

学习任务一: 用“文”看这幅

师:当我们走进博物馆,往往能看到许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懂得欣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样一幅古画,作家藤文道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介绍它,读课题。

生: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打开语文书,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了解画作的基本信息,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同桌合作,说说画作的基本资料,基本资料卡就在你的学习单上。两步走,听清楚了吗?好,开始。

生自读。

师:打断一下,自由朗读,你得找到自己的节奏,听到了吗?好,开始。

师:读得差不多了,同桌合作,互相说一说这幅画的资料,开始。

生互说。

师:好,来看看和这幅画有关的词语,你会读了吗?来,第一个,谁来读?男生,你来。

生:官吏。

师:有个字跟它长得特别相似。

生:史。

师:怎么记住这个吏字?你来说一说。

生:史上加一横 

师:就等于吏。加一加,我们能够记住这个吏字,很好。来,第二个词语谁来读?你来。

生:摆小摊的摊贩。

师:是的,这些都是画上的行业。来,我们一起读,预备起。

生:官吏 摆小摊的摊贩。

师:画上不仅有行业,还有情景。来,看一看这是,谁来读?女生你来读。

生:马笼头。

师:马笼头,瞧见过没有?

生:没有

师:没有,来看看图片。这就是马笼头,它是用皮和绳编织而成,套在马的脖子上,用来系马的缰绳。一起读马笼头,预备起。

生:马笼头。

师:谁来读?你来,女生。

生:一乘轿子。

师:好,读得非常准确。一乘轿子,瞧见过没?

生:没有。

师:看看,有人见过,有人没见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就是?

生:轿子。

师:一乘轿子。乘在这里是个量词,也称之为“一顶轿子”。一起读,一乘轿子,预备起。

生:一乘轿子。

师:好,把这一些放在句子里面,就有了情景,画上的情景,谁来读?那位男生你来读。

生:马笼头被一下拽住了,这才没办法撞上那乘轿子。

师:你刚刚读这情景的时候,心里什么感受?

生:有点紧张。

师:有点紧张,好的,读出这份紧张。

生: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师:一起来,读出这紧张的感觉,马笼头预备起。

生: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师:是啊,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上的情景。来吧,这张名画资料卡,刚刚咱们同桌合作说了,对不对?来填一填,画名,什么?

生:《清明上河图》

师:接下来,作者?

生:张择端。

师:这是一个伟大的名字,大家都记住了啊。好,接下来年代,谁来说?你来,女生?对的,接下来保存地点,谁来填?你来。

生:保存地点是北京博物馆。

师:保存时间,你说。

生:八九百年的时间。

师:八九百年了。画面内容,这画上画了什么?你来说,你说。

生: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师:一句话概括,真棒!历史价值,男生。

生:这幅画让我们看到了古都风貌。

师:说完整,使我们看到了。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古都风貌。

师:说完整什么时候的?

生:北宋时候。

师:北宋时候

生:看到了。

师:多少年前的?看看语文书,说完整,你在哪找到的?多少年前的?多少年前的?

生: 八九百年前的。

师:对了,很好,你看你找到了,来,说完整。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宋代古都的风貌,老百姓的生活场景。

师:是的,瞧,借助这张名画资料卡,我们对这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就有了大致的了解。赏够了吗?

生:没有。

师:还想不想接着赏?

生:想。

师:好,我们接着赏这一幅画,赏画不仅仅要知道这些基本信息,还要知道画家是怎么画出来的。读。

生: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师:那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到底下了多大功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真的下了很大功夫?快速浏览课文第 2 ~ 4 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择端画这幅画,真的下了很大功夫?

生自读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择端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你说。按照顺序来赏,第二自然段,赏画得有顺序,对不对?

生: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

师:说明画上的人。

生:很多。

师:是的,人物丰富,而且从事着不同的?

生:行业。

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画在上面,那说明这幅画上的行业十分齐全。足见,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能不能用上一句话来点评? 照着板书,你来点评。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你看——

生: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你看——画上的人物丰富,而且行业齐全。

师:很好,你已经会点评了,谁来接着点评?你看,男生,你来。

生:画上有着行业齐全的人物。

师:有着行业齐全的人物,你更加浓缩了。好的,好,你来。

生:画上有着丰富的人物,并且他们的行业而且很多,很齐全。

师:很好,掌声送给他,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下了很大功夫画这幅画的?你说。

生: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找到了,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师:是的,稍等。这里的街市怎么样?

生:热闹。

师:能画出这么热闹的街市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对吧?好,再找,你说。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找到了,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师:继续读。

生: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师:来,拿出你的手指头,到语文书上去量量看,多小?举起来给我看看。举起来给大家都看看,这么小,对不对?用书上的话说有多小?

生:有的不到一寸。

师:你说。

生:有的不到一寸。

师:最大最大的都只有一寸,一寸是数学计量单位,知道是多少厘米吗?

生:  3.33厘米。

师:对的, 3.33 厘米,你看最大的也不过就只有 3.33 厘米,还有的只有多大?一颗黄豆,妈妈早上做豆浆的时候,那个黄豆,小不小?这画上的人?

生:小。

师:虽然小,但是我们却可以看的。

生:清清楚楚。

师:可见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

生:下了很大的功夫。

师:对,你看,谁来一句话点评?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你看——你来点评。

生:他画的这幅画,画上的街市不仅十分热闹,而且虽然人物小,但是我们看着他们的动作还是十分清晰的。

师:你已经会点评,真棒,谁来接着点评?你看。

生:他的画上街市很热闹,虽然上面的人物很小,但是每个人物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师:你再看。

生:你看街市上多么热闹,虽然人物很小,但每个人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师:是的,很好。张择端画这幅画,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来?男生,你来说。

生:我在第四自然段找到了,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

师:最有意思,还有一个词比它更好,找到了没有?

生:传神。

师:是的,这画上还有传神的情景。传神,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活灵活现的 

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像是真的一样,这就是张择端画上传神的情景,你说他画这幅画像的功夫大不大?

生:大。

师:来看看这传神的情景,你刚刚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你心里面什么感受?你说。

生:害怕、紧张。

师:对的,那你能够读出这传神的情景,读出这紧张的感受来吗?来,自己大声地读,开始。

生练读。

师:来,我们班的朗读小能手,轮到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谁来读出这传神的情景?男生,你来。

生1: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路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师:继续。

生1: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

师:稍微感受到了一点点紧张,对不对?谁继续放大这一种紧张和这种危险?你来,男生。

生2: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多么传神呀。

师:如果你能把字眼读准确就更好了。这感觉我们是感受到了,对不对?好,我们一起来合作着读一读,读出这传神的情景。听好,女生你们读红色的部分,男生你们读蓝色的部分,准备好了没有?

生:准备好了。

师: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

女生: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男生: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

师: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现在请你一句话点评: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你看——?

生:你看,张择端画的画上的情景十分传神。

师:此时此刻,我想你一定感受到了张择端画这一幅画的不容易,也对这一幅画有了更深的认识。借助教师的板书来完整地点评一下这幅画,谁来试试?行,你先来。

生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你看他上面画的上面的人不仅非常丰富,而且每个人的行业也很齐全,他画上的街市十分热闹,虽然人物小,但是十分的清楚。张择端画的画,不仅清楚有趣,而且它还很传神。

师:情景还很传神,谁再来?你来,男生。

生2: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你看他画人物的时候非常丰富,并且行业齐全。他画街市的时候非常热闹,而且人物清楚,画上还有传神的情景。

学习任务二: 用“画”读

师:好的,赏到这,赏过瘾了吗?

生:没有。

师:想不想接着赏?

生:想。

师:我们赏画,还要赏到画后的中国历史,一起来读——清明上河图,预备起。

生:《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赏画就要赏到画背后的那段历史。那画上都有哪些普通的老百姓呢?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自己瞧瞧二三自然段,找一找。找到的同学,举起你的手。来看看都有哪些人?

生1: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船工,有生意人。

生2: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还有读书人。

师:仅仅只有这些人吗?

生:不是。

师:你瞧,一个省略号省略不少人,可能还有?

生1:可能还有一些赏景的人,或者可能还有一些骑着马,官吏在附近巡逻的人。

生2:可能还有教书先生 。

师:是,这么多的人都在这条街上,那这里一定很?

生:热闹。

师:用上一个更好的词——“繁华”,这就是繁华的北宋都城。我们赏画就要赏到画背后的中国历史。这些人他们都在街上干着什么呢?你找到了没有?你来说。

生:有地骑着马,有地挑着担,还有的赶着毛驴,还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师:是,不同的人在这做着不同的事情。用上文中的一个词,他们是。

生:来来往往,形态各异。

师:两个词了,选一个。

生:形态各异 

师:那既然是形态各异,我们就能够边做动作,边想象着来读。好了,全体起立。记住要边做动作,要边想象着来读的。好了,准备,有地骑着马,预备起。

生:有地骑着马,有地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师:好的,请坐,我来采访采访,刚刚你骑着马,你的马背上驮着什么呢?男生,你说。

生:马背上驮着马笼头。

师:马笼头是系在马脖子上的,再想想马背上驮着什么?好,你说。

生:一袋粮食。

师:这袋粮食可能是你从这个街上刚刚怎么样?买来的,对不对?来,你刚刚挑着担呢,你的这个箩筐里面装着什么呀?你说。

生:可能有一些蔬菜。

师:你准备装着这些蔬菜去街上?

生:卖。

师:对的,你瞧你刚刚还赶着毛驴呢。你的毛驴的背上驮着什么呀?男生。

生:驮着银子。

师:哦,你是掌柜。今天生意怎么样?

生:非常好。

师:你看你还推着独轮车,你这里装着什么?

生:我这车里有许许多多的小玩意,准备去卖。

师:你看你正悠闲地在街上溜达,你东张西望准备买些什么呀?你说。

生:我看看哪家商店人气火爆一些,就去哪边买。

师:你看不同的人都在这北宋都城生活着,那说明这个地方一定?

生:繁华。

师:这就是赏画,我们赏画就要赏到画背后浓浓的商业气息,赏到那繁荣的北宋历史,赏够了没有?

生:没有。

师:现在我想先请你介绍介绍你刚刚欣赏到的这些人,这些做着的事。谁来试一试?男生,你来。

生1: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了北宋古都街市的风貌和老百姓生活的情景,画上的人物众多,有农民,有撑船的船工。

师:来,打断一下,什么是介绍?介绍得看着哪里?就是目视前方,看着下面,不叫介绍。来,画上人物众多。

生1:画上人物众多: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还有官吏和读书人。

师:很好,来,你接着介绍。画上人物形态各异。

生2:画上人物形态各异:有地骑着马,有地跳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师:你看,你们已经会介绍画上北宋都城的繁荣情景了,还想不想接着赏啊?

生:想。

师:赏过瘾了吗?

生:没有。

师:来吧,一起读。

生:街上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师:都有哪些店铺?来看看这一家,招牌上面写的是赵太丞家,这是一家医馆。这一家招牌上写的是刘家上色沉檀拣香,一家香料店。你看这右下角的,上面写的是久住王员外家,这是一家酒店。可能还有哪些招牌呢?可能还会卖点什么呢?

生1:铁匠。

生2:卖蔬菜。

生3:可能会有珠宝店。

生4:喝茶,茶馆。

师:对的,在宋代那叫饮子。

师:说得真好,你们已经会赏画了,看到了北宋都城百姓生活的繁荣情景,看到了画背后的中国历史。还记得我们刚刚是怎么介绍画上的人的吗?来,用上这样的方式,我们来介绍介绍这画上的店铺,谁来试试?你来,男生。

生1: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街上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有医馆,有香料店,有酒店,有的卖珠宝,有的卖衣服, 有的卖鞋。

生2: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街上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有酒店,有香料店,有医馆,有的卖衣服,有的卖珠宝,有的卖零食。

师:你看这条街上卖这么多的东西,那说明这里一定很好?

生:繁华。

师:赏画,就要赏到画背后的中国历史。这就是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它承载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录着我们民族的历史。

学习任务三: 用“心”读这类画


师:现在,每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我们还能看到许许多多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古图,比如《韩熙载夜宴图》,那么我们该怎么欣赏这一类画呢?想一想。

生:先看它的作者,然后再看画的什么时间,是哪里?

师:嗯,你看我们赏画就可以结合资料卡来赏画。我们赏画还要看什么?你说。

生:还要看到背后的历史文化。

师:欣赏画,还要赏到画背后的中国历史。还要看到?不要把张择端给忘了。你说。

生:画家是怎么把画给画出来的。

师:是的,赏画还要赏到画家的创作历程。 好了,现在会赏画了吧?

生:会了。

师:现在还有人用 AI 的形式让这些古画复活了。课后,希望你们用上这些办法,去欣赏更多的古画,去触摸古代画作背后的中国文化与历史,让中国人的根延绵不绝。

一起看看课后作业:1.赏一赏:赏赏中国十大名画 2.讲一讲:同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 阅读(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