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功能性读写教学实录 2025-09-02
网站类目:课堂实录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3-24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草船借箭》功能性读写教学实录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唐佳俊 蔡海峰

学习任务一:讲三国烽火

师:最近同学们都在读《三国演义》。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是谋略中的谋略,今天,我们要换一种方式读《三国演义》,从一个故事读起,是哪个故事呢?一起读题。

生:草船借箭。

师:读故事要读得进、讲得出。《草船借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咱们先来读进去。打开书,自由地读。

师:故事读完了,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人物?

生: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学习活动1:猜三国人物

师: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知道,当中人物出场往往是这样说的,只见来人,谁来读第一个?只见来人——

生: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感。

师:是谁呢?

生:诸葛亮。

师:羽扇纶巾,穿戴很有特点。谁来读第二位?只见谁来了?

生: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这是谁呢?

生:曹操。

师:他的胡子和眼睛有什么特点?

生:胡子很长,眼睛细长。

师:是呀,看起来很奸诈。看过《三国演义》,你们都知道曹操有一句经典语录: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个狡诈之人。第三位,只见来人——

生:身长八尺,腰大十围,独白如玉,面阔口方,方口大耳。

师:知道谁吧?

生:鲁肃。

师:脸宽嘴大耳朵大,这长相一般比较老实,相由心生,看来这话说得不错。最后一位,只见来人——

生:身长七尺,容貌颇秀,眉如羽毛,目若朗心。

师:这个人长得怎么样?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生:很帅气。

师:知道他是谁吗?

生:周瑜。


学习活动2:分三方阵营

师:4个人都认识了吧?他们还有身份呢。这里有一组词,谁来读?

生:都督、丞相。

师:丞相后鼻音读好。

生:丞相。

师:督是个生字,注意它上面一个叔,下面一个目,上面的叔写的时候左边的竖勾要变为竖。

师:都督是谁?

生:周瑜。

师:丞相是?

生:曹操。

师:谁后来也做了丞相?

生:诸葛亮。

师:只不过这时候他的身份是——

生:军师。

师:知道鲁肃的身份吗?

生:周瑜的部下,是大将军。

师:故事发生在长江两岸,在北岸的是曹操,他刚打败了南岸的刘备,刘备派诸葛亮和周瑜联盟。他们隔着长江对峙,你看人物关系搞清楚了吧。


学习活动3:讲三个故事

师:在这个故事里,是围绕哪个人物来讲的呢?

生:诸葛亮。

师:其实这个故事可以讲成几个小故事?

生:三个。

师:第一个故事是谁跟谁的?

生:诸葛亮和周瑜。

师:第二个故事?

生:诸葛亮和鲁肃的。

师:第三个故事?

生:诸葛亮和曹操。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试着说一说诸葛亮与他们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师:故事首先发生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谁来说?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设计陷害诸葛亮,要求十天之内造10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不用十天,只要三天,就能把箭造完。

师:这是第一个故事,接下来第二个故事,关于诸葛亮与鲁肃,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诸葛亮让鲁肃帮忙,借20艘快船,在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并对周瑜保密。

师:第三件是诸葛亮和曹操的故事,谁来讲?

生:在一个大雾天,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坐船去曹操那边把箭借回来了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自己先练习说。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设计陷害诸葛亮,要求十天之内造10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不用十天,只要三天,就能把箭造完。诸葛亮让鲁肃帮忙,借20艘快船,在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并对周瑜保密。在一个大雾天,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坐船去曹操那边把箭借回来了。

师:有没有发现这一张图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刚才我们是用自己的话把它讲清楚。

师:其实,罗贯中主要是从说书先生那边听来这些故事,才写了这本《三国演义》。说书先生都有两个道具的——

生:扇子、醒木

师:扇子一打,醒木一拍,就要开讲了:话说——话说什么呢?

生:话说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师:最后结束的时候呢?

生:扇子一收,醒木再一拍。

师:然后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故事就是这么一章一章一回一回讲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章回体小说。有没有同学想来尝试做说书先生,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师:你看,我们以后读《三国演义》可以看看章回的目录,找出主线人物,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故事一个一个往下讲。当然你能够学着说书先生的样子往下讲,就更有味道了,以后我们读《三国演义》就可以这么读,读进去,讲出来。


学习任务二:识深谋远算

学习活动1:“算”的智慧

师:故事到最后啊,周瑜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生:赞叹。(齐读。)

师:比不上他什么呢?

生:神机妙算。

师:接下来我们要说他算背后的智慧。他算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把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下来,并在旁边做批注。然后同桌交流。

师:他算了什么?

生:他算准了第三天的四更会起大雾。

师:考考你,四更是什么时候?

生:四点。

师:其实呀,是一点到三点。是呀,难怪第一天和第二天没什么动静,原来是算到三天后有大雾,甚至精准到了几点钟,算得真妙!这算的是?

生:天。

师:还算了什么?谁来读?

生: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小船,有没有同学想上来摆一摆的?来看一下这个小船啊,正反两面都有的,有红旗的一头是船头。

师:老师采访一下你,为什么一字摆开呢?

生:可以接收到更多的箭。

师:为什么掉头呢?

生:两面受箭,最大程度地接收到曹军射出的箭,船能保持平衡

师:我就有个疑问了,反正就只要一字排开,然后掉头。那我们换个方式,靠近曹军水寨时船头朝东,到最后撤离时船头朝西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有句诗叫一江春水向哪流啊?

生:向东流。

师:水就是从西向东流的。顺流而下,速度更快,回去的时候船轻水急,曹操知道上当时,已经驶出了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如果说刚才是算天,那么现在是算?

生:地。

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利用了地理优势,借箭后快速撤离。

师:他的神机妙算还不止这些,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他还算了什么?

生:还算人。

师:算了哪些人?

生:曹操,曹操的疑心病很重,他看不清楚,一定会选择保守的射箭来防御敌人。

师:还记得吗?曹操做过一件事梦中杀人。所以让船上的军士们怎么做的?

生:擂鼓呐喊。

师:这么做的用意是?

生:让曹操以为有埋伏。

师:生性多疑的曹操就一定会在大雾天看不清楚情形下选择?

生:射箭。

师:还算了谁?

生:还算了周瑜。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周瑜心胸狭隘,对他心怀妒忌,让他赶造十万支,还逼迫他下军令状,一定是在陷害自己。

师:于是他就将计就计,还算了谁?

生:还算了鲁肃,他忠厚老实。

师:还记得鲁肃的长相吗?腰肥,体壮,是个老实人是吧?所以诸葛亮让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准备20条快船,每条上面有30多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和1000多个草把子。还不让他告诉周瑜。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诸葛亮算背后的智慧?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天算地算人心,算到了第三天四更有大雾,算到了撤退时顺流而下,快速撤离。算到了周瑜对他心怀妒忌,想设计陷害他,于是他将计就计。算到了曹操谨慎多疑,所以选择大雾天气假装进攻,还算到了鲁肃忠厚守信,很放心让他帮忙,准备了草船和稻草人,还不告诉周瑜。

师: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一算天、二算地、三算人。那么周瑜有没有算和谋呢?下一堂课我们将从这个角度再读这个故事,当然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再去读《三国演义》。


学习活动2:“借”的故事

师:其实关于借的故事,在诸葛亮身上还发生过两个。

生:借东风、借荆州。

师:在这两个故事当中又有哪些精妙的地方呢?课后我们可以继续重读三国,要读得进,讲得出,不仅要讲出故事,还要讲出智慧。

  • 阅读(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