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华梅:从“公顷”教学反思课堂评估的闭环价值 2025-09-1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从“公顷”教学反思课堂评估的闭环价值 

                        ——《读懂每一个学生:课堂评估的目的、设计、分析和使用策略》后感

《读懂每一个学生:课堂评估的目的、设计、分析和使用策略》一书围绕课堂评估展开,深入探讨评估目的是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决策服务;讲解如何依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设计合理评估工具,如测试题、表现性任务等;介绍运用数据分析评估结果,以及如何基于分析调整教学策略,助力教师读懂学生学习需求与问题。作者蔡金法和刘启蒙二人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撰写此书,下面结合我在设计和执教《认识公顷》这节课的过程,谈谈我的感想。

‌一、课堂评估:从“模糊判断”到“精准导航”‌

《读懂每一个学生》一书让我深刻认识到,课堂评估不是简单的“打分”,而是像“导航仪”一样,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向。例如,在“认识公顷”这一课中,传统教学可能直接告诉学生“1公顷=10000平方米”,但书中强调的‌“为了学习的评估”‌理念提醒我们:

‌前测‌:通过提问“你见过比操场更大的场地吗?”,激活学生对“大面积”的生活经验,发现部分学生误将“公顷”与“公里”混淆。

‌过程评估‌:在小组测量校园活动区域时,观察学生是否能用“100米×100米”推算公顷,及时纠正“10米×10米=1公顷”的典型错误。

‌后测‌:设计实际问题“如果1公顷地种100棵树,我校占地4公顷能种多少棵?”,检验单位换算与应用能力。

这种评估闭环让教学从“灌输知识”转向“解决问题”,正如书中所说:“评估的终极意义是让学习可见。”

‌二、公顷教学:从“抽象概念”到“具身体验”‌

结合书中“评估工具设计”策略,我在“公顷”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方法:

1.‌可视化工具‌:

用操场跑道围成的正方形(边长约100米)模拟1公顷,学生绕走一圈感受实际大小

对比表格:

场景

面积(公顷)

学生反馈

学校足球场

0.5

“原来半个足球场就1公顷!”

区广场

2

“公顷比我想象的大得多”

……

……

……

2.‌分层任务‌:

基础层:换算练习(如3公顷=__平方米)。

挑战层:“如果1公顷地站200人,我校集会需多少公顷?”

通过差异化的评估任务,捕捉不同学生的思维路径。

‌三、评估反思:从“数据收集”到“教学改进”‌

书中提到的“评估结果使用8维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单元前测‌发现学生对“大面积”缺乏感知,于是增加“用脚步丈量100米”的课前活动。‌过程评估‌中,发现部分学生依赖计算器换算,后续教学中强化“1公顷=100个教室”的具象类比。‌描述性反馈‌替代分数:“你准确完成了换算,但如果能解释‘为什么100×100=10000’,会更棒!”——这种反馈正是书中倡导的“促进学习的对话”。

通过本书与公顷教学的双向印证,我深刻体会到:有效的课堂评估不是终点,而是不断校准教学路径的指南针。尤其在量感培养中,只有持续追踪学生的思维轨迹,才能让“公顷”这样的抽象概念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