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 孙希文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学目标】
1.建立模型,学会抓住人物不同的性格和结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铁罐对陶罐的奚落,了解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3.从不同性格和结局的对比思辨中,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任务一:建立模型,梳理故事大纲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个故事,一起读——《陶罐和铁罐》。学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吗?《寒号鸟》。这个故事里也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寒号鸟,一个是喜鹊,喜鹊很勤劳,每天忙着做窝。寒号鸟怎么样?很懒惰,不肯听喜鹊的劝告,每天忙着玩和睡觉。最后结局是寒冬腊月,喜鹊还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被冻死了。你看,不同的性格就会有不同的结局,只要抓住这两点就能讲清楚故事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我们就要学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讲讲《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首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并圈画出描写他俩性格和结局的关键词句。
3.同学们,找到描写他俩性格的词语了吗?陶罐是怎么样的?铁罐呢?(板贴:谦虚、骄傲)它们俩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两个人,性格是——相反的。
4.在国王的橱柜里,这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是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什么是奚落呢?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吗?看不起。是的,心里看不起别人,嘴上还要一直要说别人,嘲笑别人就叫奚落。铁罐看不起陶罐什么?是的,铁罐认为陶罐——易碎(板贴:易碎),而它自己却非常——坚硬(板贴:坚硬)。于是,它就常常奚落陶罐。(板贴:奚落)
5.许多年过去了,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陶罐的结局怎样?(板贴:完好如初)铁罐结局怎么样?(板贴:消失不见)发现没有?又是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它们的结局也不一样。
6.谁能借助板书,抓住性格和结局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在国王的橱柜里,骄傲的铁罐看不起谦虚的陶罐,经常奚落它易碎。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是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消失不见了。)
任务二:聚焦对话,再现奚落现场
1.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铁罐奚落陶罐的这一部分。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对话。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课文的2-9自然段,一个当铁罐,一个当陶罐,看看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2.他们俩对话了几次?是的,四次对话。
(1)出示第一次对话:先看第一次对话,铁罐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傲慢。谁能读出傲慢的感觉?铁罐叫它“陶罐子”,什么口气?傲慢的,看不起的。谁再来读读?怎么样?听出铁罐的傲慢了吗?谁再来试试?面对这么傲慢的铁罐,陶罐是什么态度?谦虚。谁来读?“铁罐兄弟”这个称呼,让你感觉怎么样?很亲切友善,很有礼貌,语气很平和,姿态放得很低,谁来读出这种味道?多么谦虚的陶罐呀!同学们,读人物的语言一定要读出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人物当时的样子和语气。你会读了吗?
(2)出示第二次对话:请两位同学来读读第二次对话,你们觉得怎么样?读出人物的性格了吗?铁罐的态度和第一次对话比有什么不同?哪里看出来的?是的,铁罐对陶罐的称呼又变了,它越来越看不起陶罐!谁再来读?多么轻蔑、目中无人啊!陶罐怎么回答的?陶罐是要表达这种情绪吗?此时,怎么说话才能符合陶罐的性格?是的,陶罐据理力争,不仅谦虚有礼,还内心坚强,不卑不亢。
(3)出示第三次对话:陶罐有理有据,铁罐无法反驳,因而恼羞成怒,第三次对话谁来读?声高气粗,很是恼怒!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打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啊?(板贴:无礼)面对这么蛮横无理的铁罐,陶罐是怎么回应它的?你的语气为什么这么平和?是的,因为这是谦虚的陶罐,你已经读懂了陶罐。
(4)出示第四次对话:我们来看铁罐说的这三句话,他说话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是的,越来越恼怒,火气越来越大。你能给最后一句也加一个表情吗?谁来读好这句话?重重的语气,我感受到了铁罐的生气。谁还想读?铁罐的怒火真是可以燃烧一切了。一起读。铁罐如此蛮不讲理,陶罐决定不再理会它。
3.四次对话,铁罐越来越恼怒,陶罐始终比较平静,一直心平气和地在说话,这就是两个人的性格。现在请大家抓住人物不同的性格,完整地和同桌对对话。读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评价标准,读正确流利得一颗星,抓住性格读好语气得一颗星,加上表情动作得一颗星。待会我们请同学上台表演。
4.师巡视,选择一组,戴上头套上台表演。师生抓住评价标准点评。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铁罐的傲慢无礼。
任务三:对比探究,辨出故事智慧
1.对比结局,辨出智慧。
(1)性格相反的他们,许多年后,最终迎来了不同的结局。有一天,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人们不由得发出感叹,(出示对话)谁来读读这三句话?第三句和前两句话有什么差别?这里也少了一个神态,你能在此处加一个神态的词语吗?为什么你要加这个词?你看,根据当时的情境,就能补出人物合适的神态。谁能读出这种惊喜?
(2)面对这样的夸赞,陶罐是怎么说的?(出示对话)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第一:称呼“我的兄弟”,虽然之前铁罐常常奚落它,它还是把铁罐当成兄弟,心胸宽阔。第二:没有谈自己,“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还是在关心铁罐,很善良。)是的,陶罐不仅谦虚,还很善良友好。(板贴:友善)
(3)谦虚友善的陶罐完好如初,骄傲的铁罐是什么结局呢?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不同的结局,是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用“不要……而要……”的句式说一说吗?人一定不要骄傲,而要谦虚善良。
2.对比材质,辨出智慧。
(1)同学们,看到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再看看他们的特点,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是的,易碎的陶罐保存了下来,坚硬的铁罐却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出示“陶”和“铁”的两种材质特点。你读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想想看你们家里什么会生锈?铁锅一段时间不用就会生锈,但是你们家里陶瓷的盘子、碗,会不会生锈?不会。
(2)坚硬是铁罐的——长处,(板贴:长处)但是时间一长反而变成了它的短处。陶罐是黏土做的,易碎是它的——短处,(板贴:短处)但是因此它能长久保存。所以,有时长处和短处是相对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而转化。(板书:双箭头)
(3)当铁罐嘲笑陶罐的时候,它是拿什么在和陶罐比?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所以它就骄傲了。它没看到是什么?没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出示第一个句式)我们不要——,而要——。(我们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来嘲笑别人的短处,而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出示第二个句式)提高难度,我们既要——,也要——。
(4)小结:每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板贴:各有长短)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板贴:互相尊重)
3.链接生活,强化智慧。
(1)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像陶罐和铁罐一样的人。来看看这个事例。(出示:小明很擅长体育,常常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所以他总是嘲笑别人体育不好,觉得所有人都不能跟他相提并论。渐渐地,同学们都开始疏远小明……)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怎么做才合适?(是的,不拿着自己的长处嘲笑别人,互相尊重,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成长……)
(2)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小明这样的人,他和铁罐一样骄傲,当你看到他仗着自己的长处嘲笑其他人时,你会怎么做?会跟他讲什么?(给他讲道理)你是给他讲我们刚才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所得出来的道理,如果光讲道理他不肯听,我们还可以讲什么?(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们觉得讲哪一个他更愿意听?故事。对,这就是我们读寓言故事的价值,不仅能用来反思自己,还可以用来劝告他人。
任务四:拓展阅读,巩固故事之理
1.布置作业:
(1)课后,请大家自学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关注北风和太阳不同的性格和结局,想想故事中的北风与课文中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2)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读读这本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本书里有很多故事和今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两个人之间的故事。看完了你可以学着今天讲故事的方法,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家长或同学听。
2.课堂总结:
同学们,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小故事往往蕴含大道理。希望我们班的同学都能读懂故事,并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易碎(短处) (长处)坚硬
奚落
谦虚友善 骄傲无礼
完好如初 消失不见
各有长短
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