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角色朗读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镜子。它可以照人的脸,照人的衣着,可以梳妆打扮。但生活中还有一面镜子,叫寓言。它能够让我们看见什么呢?
生:一些道理。
师:是的,寓言中藏着道理。我们用这个道理可以照见人心,照见人性。有人不信,寓言怎么可以照出我们的内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学会用寓言这面镜子来照一照我们自己的内心。一起读这句话——
生: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师:再读课题。
生:陶罐和铁罐。
师:用陶做的罐子叫——
生:陶罐。
师:用铁做的罐子叫——
生:铁罐。
师:陶罐和铁罐的材质不同,所以它们的名字也不同。但功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盛东西的。然而,这个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对待彼此的态度却完全不同。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对待对方的。我们走进这堂课的第一个任务。
师:第一个任务:分角色朗读。具体有三个要求——
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不同态度。
师:大家看看他们两个人的对话,读一读这些词。
生:(齐读)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
师:态度,就藏在人物说话的语气里。所以,读对话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提示语,这是第一点提示。自己读一读这些对话。
生:(自由朗读)
师:发现了吗?他们说的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所以,他们的态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所以,态度藏还在人物的语言里,这是第二点提示。态度还藏在哪里呢?大家看看标点符号。这是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感叹号说明人物说话的时候情感很强烈。态度还藏在标点符号之中,我们读这些带有叹号的话的时候,可以读得夸张一点,这是第三点提示。我们回顾一下,态度藏在?
生:藏在提示语中;藏在人物语言中;藏在标点符号中。
师:接下来,同桌间分角色读一读这几段话。读完一遍后,互换角色再读。
生:(同桌间分角色读,其后抽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位同学刚刚读得怎么样?
生1:还算是比较好。
师:也就是说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你能提提建议吗?
生1:他们有时忘了读提示语。
师:发现没有,他很会评价。既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还会提出建议。谁再来评价?
生2:读陶罐那几句话的时候,声音有点大,要小声一点,因为陶罐比较谦虚。
师:非常好!谦虚的语气应该柔和一点。
生3:我觉得他们读得挺不错。扮演铁罐的同学读出了铁罐的傲慢,扮演陶罐的同学读出了陶罐想争辩的感觉。
师:她很会听,听出了人物不同的态度、语气、感情。下面,请刚刚两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看看有没有进步。
生:(两生结合建议,再次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你们的进步。总结一下,进步怎么来的?
生:听了别人的建议,然后改进自己。
师:非常好,相信每个同学都可以读得这么好。如果这段对话省略提示语,我们就可以来表演。不但可以读出语气、态度,还可以读出表情,还可以加上动作。我请两个同学来表演着读一读。
(两生表演读,其他学生评价)
生1:他们的声音很洪亮。
生2:我觉得女同学加上了表情和动作,男同学的语气非常像。
师:掌声感谢,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相信一定能表演得更好。课后,大家也可以结合这些建议继续表演着读。
师:现在我们看到这两个角色,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板书,并指导写“罐”)。铁罐对陶罐的态度怎样?
生1:傲慢、轻蔑。(板书:傲慢)
生2:无礼。
师:那铁罐为什么对陶罐要如此傲慢,如此无礼?
生:因为陶罐容易碎裂,所以铁罐就看不起它。(板书:易碎)
师:相反,铁罐怎样?
生:坚硬。(板书:坚硬)
师:好的,我们再看看陶罐对铁罐什么态度?
生1:敬畏。
生2:友好。
生3:谦虚、友善。
师:老师用一个词来总结陶罐对铁罐的态度——谦和(板书:谦和)。所以,当我们面对别人傲慢无礼的态度,不一定要去争辩,要保持一种谦和的态度。但是,也不表现你的懦弱,明白了吗?一起读一读第五段。
生:(齐读第五段)
师:同学们,铁罐和陶罐对彼此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在整个故事当中,铁罐一直不停地在——
生1:羞辱陶罐。
生2:嘲讽它的易碎。
生3:嘲笑它。
师:用语言来嘲笑它,数落它,看不起它。课文中有一个词——(板书:奚落)。以后,面对别人的奚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不跟它吵。
师:非常好,不理睬它,很有智慧。
任务二:默读思考
师:陶罐和铁罐的态度不同,最后他们的结局也不同。请你们根据要求默读课文。
生:(按要求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铁罐和陶罐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生:陶罐被人发掘出来了,仍然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铁罐,连影子也没见到。
师:老师用一个词归纳铁罐的结局——无影无踪(板书:无影无踪)。为什么它会无影无踪呢?
生:因为它是铁做的,放在土里会氧化。课文中写了“过了很多年”。
师:是的,课文的第十段告诉我们时间过了很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十段)
师:铁罐的变化一定需要“过去很多年”。(板书:很多年)那陶罐的结局呢?
生:陶罐是不会氧化的。人们说它是古代的东西,被带去博物馆了。
师:也就是陶罐成了古董,它的结局是完好无损(板书:完好无损),依然那么光洁、朴素、美观。现在,谁能够根据这个“故事地图”(将板书连线),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生:(抽生根据“故事地图”讲故事)
师:根据这个“故事地图”,我们就能把这个故事讲得很简洁。你们从中发现什么没有?
生1:铁罐是坚硬的,陶罐是易碎的,它们是相反。
师:它们的材质相反。(板书:材质)还有什么也是相反的?
生1:态度也是相反的,一个傲慢,一个谦和。(板书:态度)
师:这种“相反”放到一起就叫“对比”。还有什么也是相对的?
生2:它们的结局也不一样,一个无影无踪,一个完好无损。
师:所以,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材质、态度、结局都不一样。这叫什么方法?
生:对比。(板书:对比)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原来一个是坚硬的、傲慢的,另一个是易碎的、谦和的——
生:坚硬的、傲慢的铁罐,过了很多年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易碎的、谦和的陶罐,过去了很多年它却变成了古董,而且完好无损。
师:他们最后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是相反的。我们用一个很专业的词,叫——反转。(板书:反转)
师:寓言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用了对比和反转。而且,寓言的道理,就藏在对比和反转里。你能从中看出什么道理?同桌讨论一下。
生:(同桌间讨论)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师:非常好,把这句话写在书上。所以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呢?
生2: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自己的缺点;既要认识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
师:这个也写下来。还有什么认识?
生3:不能用自己的长处贬低别人的短处。比如铁罐它很坚硬,它就用自己的坚硬来贬低陶罐的易碎。这样的做法不对。
师:写下来,还有吗?
生4:做人不能太自大,不能因为自己的优点而自大。
师:很好!写下来。还有吗?
生5:要做一个友善的人。因为陶罐被掘出来的时候,还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也把它掘出来。
师:也就是说,即使别人有短处,也要——
生5:也要和别人友好相处。
师:还有什么看法吗?
生6: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师:啊,太深刻了。还有吗?你可以从铁罐自身的对比来看一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生7:有时候坚硬,到后来反而会无影无踪;有时候易碎,到后来反而会完好无损。
师:非常好。如果我把“坚硬”变成你的长处,把“氧化”变成短处,你能够说一个道理吗?
生7:有时候,一个人的长处,在时间的流逝里反而会变成短处;有时候,一个人的短处,在时间的流逝里反而会变成长处。
师:掌声响起来。这个道理特别深刻,特别富有哲理。同学们,每个人从这个故事的对比和反转结局中读出了不同的道理。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篇寓言故事的作者?他叫谁?
生:黄瑞云。
师:他在故事的最后写了这样一句话,一起读——
生:(齐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师:刚刚是不是有位同学表达了和这句话差不多的意思。英雄所见略同,我们掌声送给他。当然,其他同学所讲的道理也很有启发和价值。好了,读到寓言里藏着的这些道理,你会照镜子吗?
生:会!
师:谁来照照镜子?比如说我长跑很厉害,但是你不要嘲笑那些跑得很慢的同学,说不定他哪个方面比你要更好,值得你学习,这叫会照镜子。现在每个同学想一想,你是不是这样的?
生:(自我反思)
师:我们在心里照镜子,不用说出来。回家后,也可以继续照照自己。
任务三:仿写寓言
师:今天我们学的寓言叫《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比较短,但还有比这更短的寓言故事。短到什么程度?短到只有一个题目,一句话,它叫“微寓言”。有个作家写了一篇微寓言,叫《后悔药》。他是这样写的——
生:(齐读)我一再说没有作用,你们不听,怪谁呢?
师:它的道理就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要听别人的建议或劝告。
师:再看一个《微寓言》,题目叫《橡皮擦》,他是这样写的:不好意思,有些痕迹是永远都擦不掉的。你得到什么启发?
生1:干的坏事是永远抹不掉的。
生2: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这件事情就会永远刻在你的记忆里。
师:是的,有些经验伴随我们成长,有些教训也会伴随我们成长,这就是《橡皮擦》的寓意。接下来,我们来挑战一下写微寓言。
师:我们今天只写两个事物,一个叫铁罐,一个是陶罐。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一起读——
生:(齐读)罐子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和谁互相碰撞的。
师:这句话藏着什么道理?
生:(抽生答)
师:他说的很绕。也就是人都有自己的作用,罐子的作用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不是用来碰撞的。所以,寓意是要做有意义的事,不要做逞强的人。明白吗?老师还为陶罐写了一句,读——
生:(齐读)看不起我是陶做的,那就让时间证明我的价值。
师:是不是更深刻?它的寓意是什么?
生:(齐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师:一个人的价值,要用时间来证明;一个人的实力,也要用时间来证明。这样的寓言是有挑战性的,老师给铁罐写了前半句,后半句留给你们——
生1:铁是坚硬的,再硬也坚持不了时间的磨炼。
师:太好了,把这句话写下来。谁再来说?
生2:铁是坚硬的,再硬也有缺点。
师:这个就太直白了,“再硬也有缺点”,你把这个“缺点”改一改,再硬——
生2:铁是坚硬的,再硬也硬不过时间。
师:非常好,把这句话写下来。老师再来一句考一考大家,谁能够接下半句?
生3:一心想把别人碰成碎片,没想到把自己碰成碎片了。
师:很有意思,因为铁碰到比它更硬的,它也会碎掉。写下来,这就是你的寓言。还能够写得更有意思一点吗?
生4:一心想把别人碰成碎片,没想到自己却被氧化了。
师:氧化了太直白。说得再形象一点。
生4:一心想把别人碰成碎片,没想到自己在时间的流逝里无影无踪了。
师:非常好!谁再来?
生5:一心想把别人碰成碎片,没想到被时间这把大锤子给砸碎了。
师:非常棒!这就是你的寓言,写下来。
师:同学们,在生活当中,你可以发现很多值得你思考的事物,可以得到很多生活的启发。所以,最后我们记住这句话——寓言,它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生活当中所有的事物,它都会给我们生活的启发。课后选一个事物,写一句微寓言。照照镜子,照见人心,照见我们的人性!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