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实训课堂的“静悄悄革命”:从“技能工坊”到“创新共同体” 2025-09-24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电子实训课堂的静悄悄革命:从技能工坊创新共同体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黄亚萍

作为一名电子实训教师,我们面临的课堂极具特色:既有严谨的理论逻辑,又有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手实践;既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故障排查能力,又离不开团队的项目协作。传统的实训课堂很容易陷入两种模式:一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单向技能传授,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二是放羊式的项目制作,学生凭兴趣摸索,教师疲于奔命地解决各个小组的技术问题。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将实训课堂从一个纯粹的技能工坊转变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一个孕育工程师思维与协作精神的创新共同体

这场革命的核心,在于将教学焦点从教学生做出一个能用的产品转移到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实现深度的、协同的、反思性的学习上。以下是结合电子实训特点的行动路线图:

一、 观念革命:重塑实训课堂的灵魂

技能权威项目导师:我们的角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和标准答案的持有者。我们应成为项目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以及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技术顾问思维催化剂

重新定义成功:一个成功的实训项目,不仅在于电路板能否点亮、程序能否跑通,更在于过程中学生是否经历了有意义的挫折、是否与同伴进行了深度的技术探讨、是否通过反思改进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故障不再是失败,而是最宝贵的学习契机。

倾听技术对话:不仅要倾听学生的提问,更要善于倾听学生之间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一个学生说这里电压不对,另一个回应是不是你的滤波电容没焊好?”——这种生生之间的技术对话,是协同学习发生的黄金时刻。

二、 课前准备:设计电路登山地图

设定登山峰顶(项目目标):项目任务应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避免成为简单的焊接说明书。例如,不是按照给定电路图组装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而是设计一个能够测量并显示环境温度的系统,并思考如何提高其精度和稳定性。这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留下了空间。

规划登山路径(学习流程):

个体探究阶段(与客观世界对话):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数据手册、分析核心芯片原理、进行初步的电路仿真或流程图设计。这是夯实个人基础的关键。

小组协同设计阶段(与他人对话):组建项目小组(3-4人为宜),明确角色(如硬件负责人、软件负责人、文档记录员等,可轮换)。小组任务不是简单分工,而是要求成员共同审议设计方案,论证可行性,共同制定项目计划。

全班方案研讨会(串联与反刍):在动手制作前,组织小组进行方案宣讲。其他小组和教师作为评审团,不是评判对错,而是提出建设性质疑:你们考虑过电源波动的影响吗?”“这个传感器接口方式,和B组的选择有何不同?优缺点是什么?这将思考引向深入。

准备技术脚手架:预判学生可能遇到的共性技术难点(如时序分析、电磁兼容问题),准备微课视频、典型故障案例库、以及关键测量点的参考波形图等资源,作为学生求助时的支架,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三、 课堂实施:扮演首席工程师角色

营造润泽的工位:明确告知学生:在这个实验室,大胆尝试、不怕出错是首要原则。我们的目标是理解为什么,而不仅仅是做完什么。每个人的困惑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巡视中的倾听与串联

低介入观察:手持万用表示波器,在各小组间巡视。重点不是发现错误并立即指正,而是观察他们的工作流程、调试方法和讨论内容。当学生卡壳时,不急于上手,而是问:你们已经排除了哪些可能性?”“测了哪几个点的波形?结果如何?引导他们自己梳理思路。

将个体问题转化为集体学习资源:当发现一个小组的典型故障(如虚焊导致的不稳定)时,可以适时暂停,邀请全班注意力:大家请注意,A组遇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现象是XX,他们的排查思路是YY,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这就是电子实训课堂最有效的串联,让一个小组的挫折成为全班的经验。

促进技术反刍:在项目中期,可以组织调试快闪分享,每个小组用1分钟分享一个他们解决的最有价值的故障。这极大地促进了经验的流动和反思。

改革评价语言

应对性语言替代评判。不说你这个电路设计错了,而说我注意到你的这个设计,能跟我讲讲你的考量吗?或者如果我们从负载电流的角度来仿真一下,可能会看到什么?

最终评价时,不仅看作品功能,更要通过答辩、项目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设计逻辑、调试过程、团队协作和反思深度。

四、 课后反思与教师同僚性建设

建立实训课例研究制度:电子实训课的复杂性非常适合课例研究。同专业教师共同观察一节课(或一个项目阶段),聚焦于:学生是如何进行故障排查的?他们的思维轨迹是怎样的?”“在小组协作中,技术知识是如何传递和建构的?

共建教学资源库:将各小组的项目报告、典型故障案例、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收集起来,形成鲜活的、来自本校学生的教学案例库,用于未来的教学和新生培训。

个人反思:今天我是否成功忍住了一次代劳的冲动?我是否将一个技术难点转化为了有效的集体学习时刻?我对哪个学生的独特思路表示了真诚的欣赏?

结语:走向创客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注入电子实训课堂,其终极目标是培养真正的工程师素养:严谨的逻辑、动手的能力、协同攻关的精神以及面对失败的韧性。这样的课堂,不再只是职业训练的场所,更是创新孵化的摇篮。当学生习惯于在润泽的氛围中,与同伴、与仪器、与电路板进行深度对话时,他们便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技工,而是主动创造知识的创客。这场发生在电工台、示波器前的静悄悄的革命,正是在为未来的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奠定最坚实的人才基础。

 

 

 

 

  • 阅读(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